1985年3月,在英特尔公司在努力说服IBM采用其386CPU,而IBM公司却是虚与委蛇,认为32位芯片应该是大型机的专利,作为微型计算机,就应该是16位CPU为主。IBM公司拥有X86的专利使用授权,所以,其秘密的在研究改进版本的286芯片,而对于英特尔的386不以为然。
这主要PC阵营的技术领导权的争夺战争,一开始,整个阵营绝对不会认为英特尔的影响力超过IBM。但是,后来IBM执着于改进286,而一部分的兼容机厂商使用了被IBM拒绝的386,从而出现了兼容机的性能超过IBM。
从此之后,IBM彻底失去了对PC阵营的指手画脚的资格,反而是英特尔逐渐拥有了越来越高的影响力,它可以迫使软件和硬件厂商适应英特尔的新一代芯片技术,而不是英特尔反过来迎合其他的合作伙伴。
实际上,PC真正霸业已成,那是在386时代。在286时代的PC,虽然市场占有率不低,但是,由于IBM公司跟PC兼容机厂商,以及跟英特尔公司之间的勾心斗角,使得其整个阵营存在内耗。
这时候,新创业电子自然不会加入到底的16位芯片好还是32位芯片更好的争论中。而是抛出了——多核心CPU概念!
所以,在85年开始,全世界的科技媒体专栏上,充斥着“个人电脑进入多核时代”的相关软文,文章大面积的吹捧多核心计算机优于单核心。
通过列举大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都是多核心计算机,来证明多核心的优越性,想要拥有更高的性能,一颗CPU怎么够用?需要有两颗、四颗,甚至更多!
“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计算机从少量晶体管到集成大量晶体管,单核cpu相当于单细胞,而多颗CPU则相当于是多细胞。计算机从单核心到多核心是历史和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这个舆论攻势,自然是为了“盘古多核主机”进行造势,虽然,目前盘古主机大部分的用户,单核XRM16CPU的主机也觉得够用了。
当然了,PC阵营的厂商,也雇佣了一大批的专家,驳斥了个人计算机应该上多核心的论点,认为多核堆砌出来的性能增幅,远远高于其付出的成本。
然而……盘古主机多核心的CPU,卖的比PC286主机更便宜,使得PC阵营的这些驳斥文章站不住脚。
当然,也有一些分析论点获得消费者认同,比如电费!
多核的代价是增加一些电费,但是,最多也就等同于多点一盏灯的电费,不是那么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也不会太在意。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