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586章:前脚刚走,后脚出事

“烈皇帝殉国而天下分崩,迄今已二十岁亦,椎心泣血之事尤历历在目,臣祈隆祭之!”

  每年的开春,张启阳都会按照惯例上一份这样的奏疏,奏疏中的内容基本上大致相同:崇祯皇帝的忌日又快要到了,应该照例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这是国家大事,祭祀活动的章程应该如何制定,还请朝廷定夺。

  整个毅勇军存在的合法性,完全来自于崇祯皇帝。

  从毅勇军宣布建军的那一刻开始,就立下了对崇祯皇帝绝对效忠的誓言。

  就算是张启阳,也是承接了崇祯皇帝的托孤托国之重,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对于整个毅勇军体系而言,崇祯皇帝的重要意义不论怎么形容都不算过分,所以张启阳总是会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其积极性甚至超过了江南朝廷。

  这本就是沿袭了多年的“老传统”,具体应该怎么做早就有了“约定俗成”的章程:朝廷会派遣一个分量十足的使者去祭拜,同时调拨银钱作为相应的开支经费意思意思也就行了,这已是多年的惯例。

  在这么多年中,只有当年的复隆皇帝曾经去过一次北边亲自参加过,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去过了。

  唯一和往年有点不同的是,张启阳专门在奏疏中提到了一句话:“帝后同祭”!

  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忌日并不是同一天,但却相差无几,以前都是采用了“帝后同祭”的方式,而不是分开祭祀,这原本就是沿用了多年的“老章程”,根本就不用专门提起。

  这看似画蛇添足的说法,却让敏锐的安宁公主听出了张启阳的弦外之音。

  “太后,这大祭之事非同小可,我意由陛下亲自去往北京礼祭。”

  当年的复隆皇帝就曾经亲自去到过北京进行过礼祭活动,虽然永王继位之后没有亲自去过,但永王沿用的是复隆皇帝的年号,完全可以看做是复隆皇帝的延续,而且永王本就是复隆皇帝的兄弟,复隆皇帝去过了也就等于是他去过了。

  兴武朝已经建立一年多了,难道兴武皇帝不应该去到北京祭祀一下大明朝的列祖列宗吗?

  大明朝以孝道治天下,连历代先皇都不去祭祀,这个孝字又从何谈起呢?

  让十五岁的兴武小皇帝去北京住持礼祭活动,完全合情合理。

  但翁太后却不可能同意。

  北边是张启阳的地盘,小皇帝怎能轻易就过去呢?

  哪怕是当年的复隆皇帝北上祭祀的时候,也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和周密的布置,为的就是避免出现种种有可能出现的意外。

  仓促之间,皇帝怎么能够真的北上呢?

Bab Terkunci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