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233章:北伐

每月初六的大朝会又名“例朝”,从洪武初年一直沿袭至今。

  所谓的“例朝”,顾名思义就是一场例行公事般的“月度工作汇报”。

  除了阁、部、司、寺等各级在京衙门之外,也有数量不少的地方官员,算是一场比较大型的朝廷会议。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官员必须出席,有本的、有事的,以及等候朝廷裁决的才会参加,要是没什么事儿也就不必出席了。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这样的朝会必定是场面隆重,群臣三拜九叩山呼万岁,然后一个太监站出来说一句“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朝退”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个样子。

  三拜九叩山呼万岁那一套是满清搞出来的奴化仪式,大明朝没有这个规矩。

  文臣武将和皇帝之间的上下尊卑,更多是一种工作上的上下级关系,谈的也是工作上的正经事儿,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

  而且很多事情并不需要皇帝本人“圣意天裁”,只需交给内阁讨论即可。

  第一份奏本则是出自叶黥之手,身为礼部三把手的叶侍郎说的是云贵之事:云南的沐王府本就是和大明朝休戚与共的藩臣,镇守边陲之地已有两百多年了,复隆朝刚刚成立不久,云南沐家就表示了效忠,准备带领一些当地的土司择机前来朝觐。

  这也是一件大事,一定要审慎处理,毕竟沐王府是明朝的宿臣,又和朱皇天家有着悠久的臣属关系,必须认真对待。

  第二份奏本是户部提出来的,依旧是以前的老问题:流民安置。

  几十万扬州百姓寄居南京,直到现在都没有完成基本的安置工作,这可不是小事儿,而是朝廷的工作重心。

  眼看着天气已经越来越冷,必须加快进行,但眼下的朝廷实在没有那么多钱财,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三份奏本则是出兵部,由兵部尚书黄宏东上奏。

  大明朝的兵部尚书有好几个,张启阳的脑袋上还顶着个兵部尚书的头衔儿呢,当年的史可法也挂过这个衔儿,但这仅仅只是一个荣誉称号,不代表他们真的能够主导兵部事宜,只有这个出身浙党的黄宏东是实授的兵部尚书。

  “三大营残破,留守司各营名存实亡,京卫司几不复存在,当重募兵士以实之。”

  经过南京保卫战之后,作为江南主要军事力量的三大营当中,高起潜部已经可以直接取消建制了,韩赞周和卢九德部死的死残的残,连最基本的架子都搭不起来了,必须进一步充实重新建设。

  还有京卫营、留守司各营也需要做大规模的补充!

Bab Terkunci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