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219章:岳飞后人

河南,归德府,永城县。

  永城是个不足五千户的下等小县,在县城的东南有个规模不大的村镇,叫做义和庄。

  在义和庄的村口,树着一方石碑,碑文只有四个字:纯正不曲。

  这四个字的来头大的很,乃是洪武十年时候,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手书。

  开国君主为小小村庄题字,是因为村庄里住着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姓岳,岳飞的岳。

  义和庄岳家是岳武穆嫡血后裔,瓒忠侯霖公之后。

  瓒忠侯霖公原本居住于宜兴,其后人在元末明初迁居至此,至今已传承一十三代,家主岳松乃是岳武穆的十九世孙。

  时至今日,义和庄的岳家祠堂里,依旧供奉着岳武穆岳爷爷亲笔手书的《后出师表》。

  “精忠报国”的岳爷爷那就不消说,本就是千古忠义的化身,后世子孙也没有了岳爷爷的赫赫战功,却也家风严谨,几百年来,始终不曾堕过岳武穆的名头。

  只要是从义和庄出来的人,哪怕仅仅只是一个耕田的农夫,只要是姓岳的,就算是最狂妄无知的狂徒,也会恭恭敬敬的先行一个礼,以表对岳武穆的绝大尊崇之心。

  作为武穆后人,义和庄岳家这一支素来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深得地方百姓的爱戴于尊重。

  剃发令早就下过好几次了,但岳家却始终不肯剃发易服,前几次官府的人来了,作为家主的岳松岳老太爷就搬出“自宋历元而至大明大清,虽国度有变律法数更,草民一族为之例外。”

  我岳家已经历过好几次改朝换代江山易主的事儿了,虽然历朝历代的制度都不尽相同,却没有人强迫我们做些什么,就算是当年的蒙元,也没有说要我们岳家剃发易服。

  把岳武穆的名头搬出来,就是希望可以保留旧有衣冠,希望官府开一个“免于剃发”的先例。

  前几次,这套说法还真的有些效果,顾忌到武穆后人的身份和岳家的影响力,官府中人始终没有强迫他们剃发,但是这一次好像有点不灵了。

  “剃发令是皇叔父摄政王亲自下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你当是说着玩儿?”永城县令秦无异嘿嘿冷笑着说道:“前几次剃发令下达之时,你们就已违了朝廷法度,本就应该砍下你们的脑袋,姑且念尔等是武穆后裔,这才允许你们拖延些时日。现如今摄政王又下严令,治下百姓无论尊卑,一体剃发留辫,若有违抗视同叛逆论处。”

  “别以为有岳武穆的名头荫着,你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现如今是我大清的天下,你们岳家人怎么了?不照样是我大清的臣民?”

Bab Terkunci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