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青窑看过这份报告之后,立刻就给铁砧批复了回信,同意推广他的政务方案,琼州岛明年第一季度还种玉米,并开始改造水田,等第二季度再开始改种水稻。
土地改革方面,也全按照铁砧的方式来,避免和当地百姓发生冲突。
移民的事情,他表示会立刻向首领提意,这样就能在开春前招募到愿意移民的百姓,然后开春就坐船南下,这样等到二月底移民就能抵达琼州岛,三月份在当地安顿下来,四月就可以正式推广水稻了。
第二天上午的时候,铁砧便收到了薛青窑的回复,他感到很高兴,不是说政绩或者立功啥的,主要是自己的方案得到了认可,让他觉得很自豪,自己似乎真的有做郡守的潜力呢!
另一边,薛青窑给罗冲的信当天晚上就发了出去,经过巨鹰两天的运输,终于抵达了罗冲的手里。
这封信直接内附了一份铁砧的报告,然后后面补充了一些薛青窑的想法,还有整个琼州地区大局方面的信息。
可以说薛青窑这事办的很地道,他没有霸占铁砧的功劳,将这个想法说成是自己的,然后献给罗冲,而是直接内附了铁砧的报告原件。
本来嘛,他就是琼州刺史,下面的官员做出了什么政绩,理论上也有他的一份功劳,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就显得很真诚。
这个时期的汉部落官员,普遍比较单纯,他们还没有在所谓的官场中学会那么多花花肠子,但是以后会是什么样,就真的不好说了,只能想更合理的制度来约束他们。
比如刺史这种封疆大吏,就应该时不时的给他调换一下位置。
罗冲这个时候显然没工夫研究这些,现在汉部落的管理系统还不完善,整那么多的部门没什么用。
此时的罗冲看着铁砧的那份报告,也忍不住拍案叫好,罗冲没去过竹岛,自然想不到当地的具体情况,但是铁砧的这份报告,就相当有针对性,而且还考虑到了汉部落的情况。
比如说将水稻的推广推迟到第二季度或者第三季度,这样就能留给罗冲充足的时间调配移民。
不过铁砧的想法还是不够完善,或者说细节方面做的不够好,比如每个村移民一家这件事,在当地宗族势力强横的局势下,这一户人家的日子得多难过啊,要是他们在教当地人种地的时候骂上两句,还不得被当地人挤兑死?
移民确实是好事,可以快速的促进两地人民的融合,但是每个村只去一户人家太少了,必须多一些才行。
按照罗冲的想法,小村最少去一伍,大村最少去一什,有个五家十家的和当地人混住,才能更快的融合。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