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206.宗贼

  夏末的烈日,更加焦灼逼人。

  一直没有雨水降下,已持续半年多的旱情到现在都没得到任何缓解,地中粟苗已多半枯萎而死。

  野王县五十三岁,略识得几个文字的老农杨禾蹲在自家地头,手抚一株已完全枯萎的粟苗,轻轻地叹了口气。

  关中大旱,河内亦是旱灾区,今岁杨禾家早晚不停担水抢救,已是竭尽全力,然地中粟米收成也最多只能有十之一二。

  沮丧、哀伤是在所难免的,不过比起以往这样的灾年来,杨禾并没有绝望,心中反有一丝庆幸在。

  听闻邻县温县之乡民,多悔四年前董卓迁都时,未能听从司马家伯达大公子之语,与之外迁魏郡黎阳避难!温县司马氏八公子外迁,倒得避祸,可怜我等留下的河内小民,关东联军讨董时便驻军河内,有多少乱兵掠杀民众?之后匈奴骑之残暴更甚!

  在这乱世,能得活命已能称侥幸,如今这天灾算得什么?

  且今岁向主家租种的田地,地租已由新来的焦使君担保,可全数赊欠;最让他杨禾感激不尽的,乃是郡府所发新令,如他这般庶民,新造户籍后,不但今岁一切赋税徭役全免,穷苦之家尚可与郡中借粮度灾。

  新使君这道政令在河内不知要救活多少人家,焦使君比原先张使君强了不知多少倍!

  更甚者,听闻重新丈量田地之后,自己这样的穷苦人家都可以分满二十亩地!

  乱世挣扎下来,杨禾家还有六口人,原先只有七亩半薄地,每岁尚需得向主家再租十亩左右,幸苦一年,刨去地租赋税,也才勉强够一家子嚼用,要是这次真能分到二十亩地,此后再无需租地!

  这本就是河南郡所行之策,相对别人的半信半疑,幼时在主家私塾中读过几日书、听过往商贾谈过河南行事的杨禾立即便知道其真。

  能够借粮渡灾,能有二十亩地!巨大的幸福立即便将灾年的哀伤冲刷得一干二净!

  原先每一次从主家七百余亩的田地旁边经过,杨禾都要羡慕不已,现在他再也不会。

  七百亩地又如何?此后他杨禾再不会多看一眼!

  杨禾并不贪心,七百亩地虽多,自己一家人却无论如何也种不完,能要有二十亩,知足矣!

  河内这次改天换地,对杨禾这样的人来说,无疑是值得欢欣鼓舞的。

  今日他在地里,是在等人。

  数日前,便听闻亭中有人说,野王县县吏下乡中丈量田地,今日起当到本亭。

Bab Terkunci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