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38、试探

就在马家军高层商议方略的同时,沈思诚也迎来了援军。

  来自安顺府城的2个步兵营共1000步兵和15个狙击小队共60人,再加上一个滑膛枪队100人,还有100匹佩尔什战马;安平县县城与棱堡中趁夜潜出的、由沈烈带队的300名武士。

  另外,张总兵麾下的2000府兵也做好了随时出击的准备。

  沈思诚把身边的战力整合之后,考虑了一下预定战场的情况:

  考虑到马文英驻军的位置和展开兵力的地形需求,敌方必然会选择在雨龙山到上坝的那片原野之间迎击自己。

  雨龙山和上坝之外的地势都有些复杂,对于大军来说不易展开,结阵也会被地形限制。

  如果沈思诚想玩山地乱斗,马文英一定会避战,然后用其他手段逼迫沈思诚——要么撤离、要么决战。

  他不可能放着正规军的阵战优势不用,去地势复杂的山区找不自在——这样一来就会给他的3000土兵发挥的机会。

  虽然进了山也不见得土兵能强到哪去,但至少他们会比在阵战中有用得多。

  战场西侧的地形相对复杂,狙击小队可以利用的地形较多,重骑兵也更容易在一开始藏住。

  所以,沈思诚选择把第一步的突破口放在敌方右翼,因此把“技术兵器”、骑兵全数配置在了自己的左翼——15个狙击小队、100人的重骑兵队、100人的滑膛枪队以及200名徒步武士。

  中央和右翼各布置了150武士和500府兵,采用小纵深宽正面的阵形——没得选,苗家和布依的土兵根本就没法稳住阵线。

  而正面太窄的话又会被敌军直接穿插包围,唯一的选择就是牺牲纵深的厚度,换取第一时间能够势均力敌。

  当然,一旦陷入长时间的僵持,中央和右翼的阵线肯定要被压垮。

  所以,沈思诚必须在他们撑不住之前摧毁马文英主力的抵抗能力。

  剩下的一百余名武士被拆散了作为指挥官,负责带领3000土兵作为预备队。

  预备队中的2000人被配置在了左翼的二线,作为撕裂敌军阵线后的填充力量,通过果断地和敌人混战,让敌人失去重组的机会。

  至于把3000苗兵放在一线诱敌深入之类的策略,假如天命系统没有激活,沈思诚说不定还真会这么想——毕竟全战里拿辣鸡部队吸收火力是合理的策略。

  但天命系统激活后,他就有一种自己仿佛已经打了一辈子仗的感觉——让根本打不来逆风仗的站一线纯属找死。

  次日天明后,马文英和沈思诚各自带兵前往预定的战场。

  巳初时分,双方遭遇并开始各自展开部队。

  论数量,马文英有超过2:1的优势,而正规军的数量,马文英则拥有5:1的绝对优势。

  所以马文英军队的阵势看着就要比沈思诚的豪迈大气许多。

  而沈思诚那单薄、寒酸的阵势,则让马家众将的心底里涌出了几分轻蔑。

  “沈家小儿,这回怕是黔驴技穷了。”

  “哈哈哈,我家主公的大军,岂是他个小贼可以匹敌的?”

  “据说,沈贼还是个俊俏的后生,有颗好头啊!”

  “就不知哪个弟兄有这机缘了。”

  马文英家将中,以“斗将”闻名黔国的马家十勇士这次没有被配属到一线,而是留在二线的中央总预备队待命。

  不能和往常一样带头冲锋陷阵,让十勇士心里瘙痒难耐——沈家的阵势看上去不堪一击,怕是还轮到他们就垮了吧?

  然而年过五十,在杨应龙之乱的时候就开始为马老将军打仗,至今身经大大小小七十余战的宿将——鲁总兵就在旁边,他们也不敢抱怨得太过分,只敢吹吹水缓解下心中的焦躁。

  鲁总兵的耳朵显然不背,听了一阵就扭头说道:“怎么,对鲁某的布置不满吗?”

  十勇士连连摇头:“不敢不敢!”

  鲁总兵不由得笑了几声:“哈哈哈,你们几个啊!既然有心思打马虎眼儿不说实话,就不能花点心思琢磨琢磨打仗的事?”

  十勇士尬笑了一小会儿,为首的马步庭说道:“沈家小儿那阵势……看着一捅就穿嘛,有啥好琢磨的。”

  鲁总兵摇了摇头:“沈思诚将四百精兵西征,十日不到就连破大定、兴义二府,两家兵士合计三千,全军覆没!哪是什么好相与的对手?

  他既然敢带兵寻我家将军决战,就必有所恃!

  不探探他的底,就把老本儿都压上,怕到最后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步庭啊,你们十个都是军中的百战精华,鲁某要把你们留到最关键时刻,作为取那沈贼性命的利刃刺出去!

  一剑封喉!明白吗?!”

  “谢总兵教诲,属下省得!”

  鲁总兵的一桶鸡汤灌下去,十勇士的心里舒畅了许多。

  不过鲁总兵心里却愈发不安了。

  沈思诚展开的兵力和情报中的相差无几,到目前为止,撒出去的探子也压根没发现今天之内可以赶到战场的大股部队,说明在兵力上并没有藏什么花招。

  可为什么沈思诚敢于挑起决战呢?

  探不到又猜不透。

  如果不考虑政治影响,单纯从战术角度考虑的话,他更倾向于今天暂且收兵回营,等待遵义府的援兵到了再和沈思诚决战。

  马文英的一线部队齐齐进军的同时,沈思诚的左翼率先出击,拉开了和中军、右翼的距离。

  狙击小队很快爬上了战场中央偏西的一个小山坡,并埋伏在了反斜面;滑膛枪小队和武士们则越过了小坡,继续前进了一段距离;骑兵队则躲在了山坡背面。

  左翼的步兵与中军拉开了百步左右的距离后,中军和右翼也开始朝着马家军前进。

  马家军一线部队的总指挥——参将安旭杨发现了沈家左翼的“脱节”之后,立即下令道:

  “速调各部火器队为火器营,张润德为指挥使,半月阵,发铳压制右翼之敌!”

  “诺!”

  看到了安旭杨的调兵遣将,站在高处俯瞰全局的鲁总兵也点了点头:“应对得体,果断而不失稳健。”

  但旋即又皱起了眉头:

  “不过,沈家小儿怎会放任一军突出在前呢?”

  在马家诸将的视角中,沈思诚的左翼兵力不过300,即使没什么纵深,正面也窄得可怜。

  且持有火器的大致也就三分之一。

  一旦陷入孤立,只要集中火器、用半月阵形成半包围之势,就可以凭借比敌方宽得多的火线,在短兵接触前把对方射成渣——这边400余支各式火器,还射不过你那100支?

  估计顶多在推进中进行两、三轮齐射,对方这一侧就垮了。

  而且,哪怕顶住了也会面临伤亡惨重并被围歼的命运——毕竟侧翼没有掩护。

  反观己方,由于全军是同步推进的,侧翼还很安全。

  想到这里,安旭杨的嘴角已经勾了起来:

  “沈贼之败,当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