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百六十一章 繁荣

所以说,甲午战争的失败不仅刺激了维新派的变法运动和思想改良运动,而且不定期孕育了一场文艺改良革命。

  因此梁启超沿着黄遵宪、魏源、龚炎武、王夫之等发起的诗界革命之路,努力推行改良的新诗体和白话文体,同时提出翻译西方小说,特别是政治小说,倡导小说界革命。

  1898年12月23日梁氏在《清议报》上发表《译印政治小说序》(政治小说最早源于英国,代表作家为两度出任英国首相的迪斯累理和曾任英国议员的布韦尔——李顿。

  他位的近20部政治小说被译成日文,并成为日本一度走红的翻译文学作品。

  他不仅界定了政治小说的概念、来源。

  而且他还在《清议报》上开辟了“政治小说”栏目,创始并提倡翻译政治小说,强调小说为政治变革和社会性前进服务,他还身躬身实践,翻译了日本作家柴四郎的政治小说《佳人奇遇》、《十五小豪杰》前九回、《世界末日记》、《俄皇宫之人鬼》译过化的《渣阿亚、《志安》、《哀希腊》等。

  同时在《清议报》上还发表留日学生周宏业翻译的《经国美谈》,为中国近代小说翻译拉开序幕。

  此后有林纾翻译的各种小说,周桂笙、包天啸等翻译的侦探小说、教育小说,以及周树人、周作人兄弟翻译的科学幻想小说等等。

  不断迭理于中国近代文艺舞台,形成了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包括还有林纾,幼名群玉,后字琴南,号畏庐,自号冷红生,晚称蠡翁、践卓翁,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同样是我国近代著名文学翻译家和文章名家。

  康有为曾做诗:“译才并世数严林,百部虔初救世心。”赞赏林纾自幼敏而好学,习古文,练文章,有着扎实的古文功底,为以后的翻译奠定了基础,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林氏的仕学之路不得意。

  失意之余,他开始与人合译小说,却因此使之名垂青史。

  林纾的翻译可以从实践,形式与文体、翻译主张,影响几个方面来归纳:

  林纾的第一部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刊印于1899年,该书的原著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译本一经问世,立即风靡清末文坛。

  当时林纾正经丧妻之痛,为了解脱痛苦,他与留法归来的王寿昌(子仁)合译起小说来严复说:“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Bab Terkunci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