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百五十八章 各尽所能

至于魏源更是不用多说,同样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字默深,道光年间的进士,近代杰出杰出的思想家。

  和林则徐一样,他也主张清政府要了解西方国情向西方学习。

  而且他早年还曾到海外游历,编译《海国图志》,介绍世界地图、地志、世界各国风情、物政治制度、历史变革,并分析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提出自己的战略思想,为夷攻夷而作,对近世知识分子,如梁启超、康有为、谭翮同等以及日本维新人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此外就是徐继番,字健男,号松盒,山西五台山人,曾行广西广盐运使、巡抚等职务。

  从1841年起,他利用职务上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就开始广泛的搜集外文资料,地图书册,参阅大量史书,撰写《瀛环考略》,后经修改,改名《瀛环志略》,1848年正式发行,该书19世纪60年代后,成为人们了解世界概况的必读书,王韬认为这是“当今有用之书”,因为它“综古今之沿革,详形势之变迁,凡列国之强弱盛衰,治乱理忽,俾于尺幅中,无不朗然如烛照而眉晰”。

  因此梁启超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诚为当狗,然中国士大夫之称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还有冯桂芬也值得称道,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道光十二年中的举人。

  曾撰写《采西学议》对翻译发表有见地议论。

  而且他曾受林则徐影响,并成为林的门生,包括他曾在上海任职,接触资产阶级思想,主张改良政治,学习西方的富强之术,对手来的洋务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产生过积极影响,但后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倒历史的车轮。

  冯氏重视翻译工作,在上海任职期间,曾“设广方言馆,求博通西学之才,储以济变”。

  此外,他在1861年撰写并出版的〈校頒庐抗议〉一书中非常系统的阐述其变法改良思想。

  像是《条西学议》是书中的一个章节,论述释译事业之重要性,并最早提议清政府他办“翻译公所”,为国家培养翻译人才,在近代翻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在《采西学议》中,冯氏还回顾世界文明发展史与科学发展的关系,并对明中国当时的现状,提出了翻译任务的迫切性和艰巨性。

  并且冯氏还将翻译工作提为“天下第一要政”,明确了翻译对于当时时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说明翻译对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巨大威力。

  他的纲领性改革主张是“以中国之伦常,各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到后来又逐渐演变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主张。

Bab Terkunci

Dukung penulis dan penerjemah favorit Anda d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