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晚些时候,大疆已经拥有了一款完整无人机所需要的一切元素:软件、螺旋桨、支架、平衡环以及遥控器。最终,该公司在2013年1月份发布“大疆精灵”,这是第一款随时可以起飞的预装四旋翼飞行器:它在开箱一小时内就能飞行,而且第一次坠落不会造成解体。
得益于简洁和易用的特性,“大疆精灵”无人机不久即成为大疆最畅销的产品,令公司的收入增长了4倍,而且这一成绩还是在几乎没有任何市场投入的情况下取得的。“大疆精灵”撬动了非专业无人机市场。
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发展,但是汪滔与奎恩之间的关系却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2013年5月,大疆曾试图买下奎恩持有的大疆北美分公司的所有股份,他们向这位美国人提供了0.3%的大疆全球(DJI Global)股份。但是,奎恩不接受这种解决方案,并称正是北美分公司的努力才让30%的“大疆精灵”无人机销往美国。大疆并未留下与奎恩继续谈判的余地,在那年的12月份,该公司锁定了大疆北美分公司所有员工的电邮账户,并将所有客户订单重新导向中国总部。在2014年新年到来前夕,大疆北美分公司的许多员工遭到解雇,奥斯汀办事处的资产还被清算。大疆在2014年的营收达到1.3亿美元。
当然后来双方在法庭见了。不过这些都不是刘思关注的重点,重点是这其中大疆团队的不按常理出牌,破坏规则玩法的体现。
大疆是玩技术的,这是让全然不懂技术的蚂蚁投资最劣势的地方。比如说大疆团队开发的技术专利不以大疆公司名义注册,蚂蚁投资不亏大了。
“咱们进去坐下来谈吧!”汪滔看了眼不远处快要收拾完残骸的几位员工,提议道。
屋里并不是待客的地方,进去差不多都没有落坐的地方。越往里走,越乱,地上的各种油污越多。不过刘父、刘思两人成为富豪也就这近三个月的时间而已,脏乱差算什么,刘父在汪滔邀请下毫不犹豫得坐在了油污密布的椅子上。
“之前刘先生说蚂蚁投资不认可大疆如今的研究方向,对此,刘先生有何指教?”汪滔也很在意关于技术方面的事情,所以才由此一问。
对于汪滔,绝对不是一个真正的技术宅,也不是一个绝对固执地技术狂人,要不然对于市场以后他也不会这么敏感。总结后来大疆的几次重大改变可以知道:
在10年以前,大疆致力于研发油动无人机,后来卢致辉这是因为汪滔深受美国顶级无人机航拍团队flyingcam参与拍摄《007》等大片的影响,研究油动无人机,瞄准高端影视航拍市场。
在10~11年,因为新西兰的大疆经销商以及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安德森创办了无人机爱好者的留言板DIY Drones上面的一些用户提出无人机应该从单旋翼设计走向四旋翼设计转变,因为四旋翼飞行器价格更便宜,也更容易进行编程的影响。大疆开始开发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更为先进的多旋翼控制器以及云台。
2012年末,因为云台销量的飙升以及新西兰经销商、奎恩等人的影响,大疆开始正式全心进军多旋翼无人机整机研发。从这三段历程可以看出,汪滔可不是死脑筋技术宅,更是能够抓住市场需求的企业家。
刘父笑了笑没回汪滔的询问,直接讲道,“开门见山地说,这次刘某上门拜访,蚂蚁投资是很看重大疆科技的。我们现在来谈谈融资的事情,汪总以为如何?”
“可以,那么请刘总出价吧!”汪滔也很想知道自己的这家公司值多少钱,虽然有陆迪、李泽相老师支持自己,不过家里亲朋好友对自己可没什么好期望。
不过说道李泽湘,还真是汪滔生命中的贵人。汪的成绩不是那么出类拔萃,香港科技大学的成绩更是因为沉迷无人机研究,很差,毕业时听说挂科都好几门没重修。
在毕业课题上,汪选的是无人机控制方向,而导师李泽湘是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技术教授,虽然两行算不上完全无关,但李泽相帮不上什么忙是一定的。而这个毕业课题汪滔可谓付出了一切,甚至不惜逃课,还熬夜到凌晨5点。但他开发的这个机载计算机的悬停功能在班级展示是还是出了问题,也就是说毕业课题没通过,毕不了业。
最后李泽相认可了汪的领导才能以及对技术的理解能力,没有考试直接推荐汪直接读研究生。李泽湘现在海华丝是大疆的顾问及投资者,是该公司董事会主席,持有10%的股份。
“500万,50%的股份,怎么样?”刘父笑着爆出一个价格,事实上也就在一周前才投大疆9万美元(70万软妹币)的陆迪就得到了20%的股份。
“蚂蚁投资还真看得上大疆科技,一家刚创立不到1年的还没什么技术的企业就估值1000万。”汪滔心底是非常满意蚂蚁投资的这个估值的,毕竟现在他对大疆的最大估值不超过500万,“不过股份多了。”
“蚂蚁投资看中的不是大疆,而是汪总。大疆恐怕实验了不止10次油动无人机航行了吧!就是这样的匠心精神,这样追求技术,追求完美的技术研发人才才能够研发出完美的产品。因为汪总在大疆,所以我看中大疆。”刘父笑着夸了一遍汪滔,不过这也是事实,现在大疆能让刘思看中的只有汪滔,这时候的云台技术专利、大疆精灵等产品大疆都不拥有,这公司有什么值得看中。
陈金颖、卢致辉、陈楚强除了大疆都在媒体上讲过,汪滔在细节上的追求让其他人都印象深刻。比如细到一颗螺丝拧的松紧程度,都有严格的要求,他会告诉他们要用几个手指头拧到什么样的感觉为止。因为当时很多东西是没办法量化的,工具也比较粗糙没那么先进,不能精确到具体力度,只能靠手来感受。螺丝有时候会松,所以需要加螺丝胶防止松动,但是会有一个问题,如果要拆,这个螺丝会卡在里面拧不出来。结果汪滔从香港买了一堆的螺丝胶,弱中强几种不同强度,螺丝按照拆的频率,使用不同强度的螺丝胶。比如拆的频率不高的螺丝就用中强度的螺丝胶,从来不拆的螺丝就用高强度的螺丝胶,而经常需要拆的就用最弱的螺丝胶。无人机上几百颗的螺丝,就是这样一颗一颗地按照不同要求拧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