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名优秀的参谋,都是最早的一批老人了,是有战略思维的。中国传统的军事教育,本来也是放在此时世界略为奇葩的先教战略、后学战术。
由此基础,在战术上他们看出了双方的问题。
战略上,也一样可以预判将来的走势。
腓特烈二世既然没丢军保帅、没有扔掉这九千人的德绍亲王军团,带着主力跑路,而是选择在逆境中作战,这固然需要勇气,但也更需要战术。
按照李卫公的兵法和孙子兵法关于攻防转换的思想,只能选择送掉自己的骑兵去攻而转守,争取主力步兵抵达。
战场机动而非战略机动,骑兵总是比步兵快,二十里的距离步兵要行军两个小时,而骑兵只需要四十分钟,这就是差距。也是在七点钟之前,在查图西茨的普鲁士唯一能得到的援军。
而步兵,至少要在九点半到十点左右才能抵达。
如果不先让骑兵去送,奥军两万八,还有绝对优势的骑兵,吃掉在查图西茨据守的普鲁士军团,七点开打,很可能九点之前就能结束战斗。
但九点,普军的步兵主力绝对不可能抵达支援。这是普鲁士军队,不是后世那些一天能强行军百八十里还能继续投入战斗的铁军。
让骑兵去送,至少可以拖延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让查图西茨被奥军攻下的时间,从九点钟拖到十点,以及十点之后。
别看只有一小时的差距,战场上莫说一小时,甚至可能五分钟就能绝对胜负。
这就是大顺这边的参谋所认为的“战术上还有赢的可能,只要奥地利人不断犯错”。
但在战略上,这一步其实就是饮鸩止渴。
骑兵送掉,之前一直又都在吃骑兵不足的大亏,这仗就算打赢了,普鲁士也就到此为止了,绝对没有再组织一场会战的能力了。
送掉几乎全部的骑兵家底,战场还是在中欧平原,没有骑兵,下一次会战那不是给人送菜的?
而这几个参谋确信,这就是在阿姆斯特丹的刘钰想要的“情报”。
只是,战术上普鲁士能不能赢,现在还难说。至少在这几个参谋看来,赢的机会微乎其微。
此时局势严重不利的普鲁士军队,果然率先用骑兵发动了进攻。
剩余的步兵,依托着查图西茨小镇,利用小镇上的房屋作为掩体,构筑工事,全然是一副放弃战术动作全力死守的姿态。
这种状态,在大顺这边的参谋看来,未必错,但也意味着只能依靠援军才能转守为攻。
Soutenez vos auteurs et traducteurs préférés dans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