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三十四章 议和

出使辽国并不是一件美差,但自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互派使者便频繁起来。

  历史上,北宋名人中出使过辽国的不少,如富弼、王安石、苏辙、沈括等人,尤其是沈括,一趟出使的差事办下来,将在辽国看到的每一寸土地都记了下来,甚至精确到了每一条河流、道路等等,其中还包括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气候,这就非常了不起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宋朝,以开封府为中心,修建有通往各州县的官道。官道以土路为主,南方有砖路,官道两旁常植杨柳、榆树。一路之上均有被称为堠子的路标,标志距离。堠子由土筑成,上插木牌、石刻,分为里堠、界堠两种。里堠一般隔五里或十里,界堠则标示县、州、国界。官道上每二十里有马铺、歇马亭,每六十里有补给的驿站。而辽国境内,是没有这种地标的,而且道路很少维护,只能靠脚程或马程推测距离。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完成一副详细的辽国地图,难度可想而知。

  赵鼎奉诏出使辽国,一路北行,一直到了秋季捺钵所在伏虎林,后又随着辽帝的牙帐到了广平淀。

  西夏被灭的消息传来,辽国君臣大怒,天祚帝下诏将使团扣押看管起来,却忘记了自己先前还在奇怪南朝使团为什么不辞行。

  从座上宾到被限制人身自由,身为主使的赵鼎一点都不着急,每日写写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自得其乐。

  一路北来,汉人奚人居屋种地,而契丹人依旧于水草丰美之地设毡为房,放牧牛羊,便是燕云之地亦是如此,食肉饮奶,剽悍强横。

  因为战事已起,天祚帝与朝中重臣自然也没有什么心思消遣。

  当奚六部大王战死的消息传来后,天祚帝沉默了很久,与北院枢密使斡特剌、北府宰相萧常哥、南府宰相耶律淳等人商议数个时辰,决定议和停战。

  于是南朝的使团又恢复了自由,受到礼遇,天祚帝又将赵鼎召至牙帐,试探口风。

  天祚帝穿着汉服式样的黄纱袍和玉带,皇后与妃嫔们都穿着胡服站在他身边,左侧的官员们也都穿胡服,只有右侧有十几个穿着汉服的官吏夹在一群胡服官员中。

  辽人尚日,房屋东向,左侧为北,右侧为南,便是北南面官制度。

  临行前官家早有交待,对事情的发展预估也没有多大的偏差,所以赵鼎开门见山的表示,议和罢战并无不可,大宋官家也不想与北朝交恶,灭西夏实属无奈,南朝镇抚司查实数年前皇宫刺杀圣上一案的幕后主使为西夏,那一次圣上差点丧命,自然要展开报复。

  至于成安公主母子,圣上自然不会怠慢。

Chapitre verrouillé

Soutenez vos auteurs et traducteurs préférés dans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