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三百九十六章 宫内事

与李德裕谈完话,做了些沟通,李忱便回到了了宫里。直接找来他母亲,和晁氏,还有杨二。他要与他们讨论一下,如何避免宦官干政得问题。

  ‘这个老身可帮不了你阿,大家。’,一听这事,郑氏直摇头,如何避免宦官干政,这个问题,她一介老枢,如何能懂。

  ‘母亲。是这样的,宦官,在用得也是宫里。这大明宫前面的孩儿还可以管一管,后面,就让母亲来管了。’

  ‘大家要怎么作?’,杨二直问道,论起见识,她大概是这几人里面最高得。晁氏温柔坚强,但是没什么主见,郑氏出身不高,唯有杨二,不要看她在倭国长大,其实受的教育一点都不少。

  ‘我打算这样做,首先,宫里的宦官将不再增加。就这样平常对待,不准他们识字、干政。’

  ‘其次,外朝的部份,一应政务,我会学士院得学士担任,他们会负责传递奏章,一应宦官原先做的,都由他们来作。’

  学士院,算是唐代得新制了。最初统称翰林院,招募得都是一些有技艺在身的,比方说各种能工巧匠,或者艺术人士,唐初时由唐高祖设立,尚称别院。进入里面供职得,没什么职称。

  到了高宗时期,还是如此,不过称为了北门学士。从玄宗开始,招收的人士有些变化了,不在单是其他方面,如医、卜、星象、画画的人士,开始招收很多文学方面有才华得。如李白、张九龄等等。

  这个时候,这个职务还没什么了不起。了不起就是负责起草诏命。一直要到安史之后,藩镇和宦官擅权。翰林学士得地位水涨船高。

  作为天子近臣,他们一直与宦官斗争,势力大涨。顺宗时期,翰林学士王叔文,企图实施新政,削弱宦官之权。文宗时期,有郑注,配合李训,企图诛杀宦官。

  之后翰林学士因为宦官当政,衰落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在五代时期一度被取消过。

  李忱记得翰林院,是因为记得历史上,好像是宋朝吧。评断宋朝科举制度时,说宋朝改进了翰林院,让翰林院成为新科进士的养成之处。让他们熟悉政务,不会一当官,两眼一摸黑,什么都不懂。说好听是无为而治,说难听些,根本是被架空了。

  李忱打算效仿,不仅仅要恢复唐代的翰林学士,还要效仿宋代,将翰林学士制度化。以后翰林院,将会成为科举进士养成得所在。不仅仅是进士,唐代的仕途太滥,已经成了唐代一大弊端。

Chapitre verrouillé

Soutenez vos auteurs et traducteurs préférés dans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