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能用数学公式推演。”杨帆说的很平静,然而这话落在几位大师心里,不吝于一颗核弹爆炸。
音乐是神圣的,经典音乐带着音乐家的理念,而现在他们听到了什么?
公式,竟然是数学公式。
不只是牛头不对马嘴,这是玷污,是对艺术的蔑视。
艺术家与科学家不说完全对立,但是思想上的简直是天差地别。数学家绝对理性,音乐家是感性的。
“年轻人,不懂不要乱说。”霍尔大师率先开启嘲讽,“可能其中有些关联,但是必然有个轻重关系,音乐家与数学家不能同时兼顾,而公式表达经典音乐,为什么历史中,从来没人想过。”
“各位大师,我真不是乱说的。”在坐的都是音乐届人士,自然偏向艺术方面。
杨帆对自己的理念深信不疑,老早就向和更多人分享了,他又道:“作曲家喜欢用转调,比如一首曲子,本来是A大调,中间转成了E大调直到结尾,如果两段的旋律相同,那作曲家和音乐家会听出这两段不一样,但一般人会觉得这两段就是在重复。”
这段关于音乐的与作曲,几位听着就觉得顺耳多了,均是点点头认可。
杨帆来劲了,思想需要和人分享才又意思,道:“我研究过《月光》第三乐章,听起来像是重复了3遍,前两次确实是全同的重复,但是第三次,它就已经不在同一个调上了。”
法兰西艾伯特大师话比较少,年纪除去李云飞是最小的,因为资历问题,他自然不好随便搭话。
听到说起贝多芬,他比较认同,他本身就是靠演奏贝多芬名曲成名的,点头道:“贝多芬大师用重复断很多,这里就能体现大师高超的手法,往往一点小技巧,却让人听了更加美妙。”
“艾伯特先生说的好。”杨帆小小的拍了个马屁,“其实巧妙的曲子,旋律有点类似,音的间隔有微调如果两个旋律前后隔得够远,一般人也有可能听不出区别来,贝多芬先生就喜欢重复,比如的《悲怆》和《黎明》的第一乐章。”
贝多芬的作曲技巧,杨帆说的很专业,见到他们几位都侧耳倾听,他眼睛一眯,转变口风:“其实这里相当于一个数列的大小关系不变,但是间距有变化,效果类似于大调转小调。”
好好的艺术讨论,又被杨帆把话题转移到数学。
别说早有想法西方人,就连李云飞都难以忍受,他暗中给杨帆打个眼色,帮忙打起了圆场:“杨先生还是年轻了些,性格还不够成熟,各位大师请见谅。”
“不不不,李云飞先生,我这里说的是名曲与作曲的手法,和音乐届关系很大,不是乱说的。”
Soutenez vos auteurs et traducteurs préférés dans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