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天空乌云密布,狂风起,不时有惊雷炸响,声动四方。
天色昏暗,大雨即将来临,听涛阁内,宫女们将窗户关好,又点起煤气灯,灯光照亮李笠的面庞。
他站在一副挂起来的舆图面前,看着上面的山川形胜。
旁边书案上,放着有司上呈的报告。
按照报告所称,周国安插在开封的细作,如今已被“有司”暗中处置。
能策反的策反,能抓的就抓,能出“意外”的“出意外”。
接下来,就看这些被策反的细作,按有司要求而传回去的消息,能否迷惑周国的执政宇文护。
消息是什么?
其中之一,是楚军在荥阳大规模囤积军需,“总总迹象”表明,楚帝要亲征洛阳,然后一路向西平推,推过潼关,直达长安。
如此一来,这就是周、楚两国的决战,因为齐国仅能自保,楚军若先攻洛阳、潼关,再攻关中,齐国只能旁观。
所以,接下来的大战,不是楚军攻齐国河东地区,引发三国决战(楚军对周、齐联军)。
正常来说,这消息传到长安,足以让周国执政宇文护坐立不安,拼尽全力布防,要守住“东部战线”。
这是“第一层”战略构想。
那么,“第二层”构想,就是楚军“声东击西”,做出进攻洛阳的姿态,迫使周国集结兵力至洛阳,但实际上楚军是要攻齐国河东地区。
如果宇文护想到了第二层,就会平均配置兵力,既要守洛阳,又要屯兵河东(周国控制的地区),救齐国。
接下来是“第三层”构想:
楚军使诈,迫使周国同时分兵洛阳、河东,但楚军的实际进攻方向,是从沔北地区西进,走武关道,突入关中,直扑长安。
这时,周国因为主力分布在东面洛阳,以及东北面河东地区,所以关中的防御相对薄弱。
以上两个方向的军队,急切间很难回援,一旦关中周军挡不住从武关道冲出来的楚军,长安就完了。
所以,周国执政宇文护若想到“第三层”,就会从陇右地区调集兵马入关中,或者做好入关中的准备。
防止楚军走武关道“奇袭长安”。
那么,会不会有“第四层”战略构想呢?
当然有。
楚军并不止三路攻势(跨太行山攻河东、自虎牢向西攻洛阳、走武关道攻关中),第四路,从荆襄出发,沿着汉水,西攻上游的汉中。
攻下汉中,继续西进,断掉蜀地和关中的联系,然后攻蜀。
这时,周军既要布防洛阳、河东,又要据守关中,为此还要调集陇右兵马入关中以防万一。
Soutenez vos auteurs et traducteurs préférés dans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