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五百二十三章 第三十七计(下)

  “晦叔,孝先,用晦,复古,坦夫,你们心去写,勿要避讳,撰史就是给后人借鉴的,若是避讳,就失去了撰史的价值。”宋九柔声说道。

  王曙、王曾、张知白、李迪与吕夷简五人陆续来到军中。

  然而赵恒没有授其官职,正好朝廷意欲恢复燕云教育,从京城运来许多书籍誊抄本,当然,幽州也有许多书籍也是朝廷所没有的,两者互补。

  在宋九提议下,由五人带着幽州的一些汉人文士撰写历朝兴衰录。

  不写上古,而是自秦朝开始写,包括两汉,三国,东西晋,十六国,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北周与东齐,以及隋唐,五代十国。

  所择写的就是一兴一衰,如秦二世胡亥与汉高祖刘邦,然后写整个西汉如何休生养息,给了汉光武用兵的财富,汉光武又如何盲目的用兵,汉宣帝执政再度兴盛汉朝时又留下那些弊端。

  以议为主,记史为辅,就是找出每一朝代强大的原因所在,衰败的原因所在。

  甚至要求他们如实记录赵匡胤如何取代柴荣成功的,那就是兵权在握,实际这也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正原因,不是防范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而是防范另一个赵匡胤崛起。

  修史主要就是这五个文官,配合整理乃是幽州原来的辽国文臣与文人,这些人也是燕云的精英,让他们参与,能迅速将他们拉拢到宋朝集团中,至少能在舆论上替宋朝鼓吹,那么一两年后燕云必然归心了。

  然后宋九、寇准与王钦若、毕士安等人时常抽空看稿子,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忠实地记录到每一卷的卷后,做为卷后语。

  这本书史实参考性比较差,但它的用意却十分清晰,就是给每一个皇帝看的,给每一个上层士大夫看的,以史为鉴,参考它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带到治理国家中。

  就连赵恒也时常参与进议论。

  而且在宋九带领下,许多意见十分中肯,例如赵匡胤更替后周,那是五代,不倚靠能打的武将是不行的。一个名将当抵十万大军。

  到了宋朝大一统,宋朝在百姓心中威望高,成为天下的正朔,即便武将威信高,也无法象五代十国那样,轻易取代更替国家了。

  这个结论结果便会使武将地位能稍稍抬高。

  不过五人前来北方,主要任务不是修史,而是将做为文官,治理北方各地,他们将会分别担任幽州五个州府的首任文官,再让一些武将留下做为兵马部署,一文一武,几年后,幽州道各处就可以安定了,至少大部分地区能正式归朝廷治理。

  因此又将他们带到军中,继续在修史。

Chapitre verrouillé

Soutenez vos auteurs et traducteurs préférés dans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