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六十四章 新皇登基

尉迟恭拿着皇帝敕令,立刻出了甘露殿,往玄武门而去。

  此时的玄武门,李世民的八百护卫和玄武门的宿卫军正在与冯立、薛万彻等人率领的太子府和齐王府的三千兵马进行激战。

  等到尉迟恭赶到的时候,玄武门宿卫军头领云麾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都已经战死。

  尉迟恭走到城头,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高举,并大声的宣读了唐皇的敕令,要求所有军队接受秦王的管理。

  冯立、薛万彻等人见到大势已去,皆没了斗志。

  作为失败的一方,眼下可是大祸临头,纷纷落荒而逃。

  而魏征早已在惠岸的提示之下退去了。

  “菩萨,刚才我们为何不动手?只要您挡住他,我便可以杀掉李世民。”惠岸很是不甘心。

  谋划日久,花费了那么多精力,今日却是一朝功败垂成。

  观音盘坐于莲台宝座之上,脸上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之状。

  从面上看,对于黄极黄角大仙破坏了她的计划的气恼已经消下去了。

  “黄极黄角大仙虽然与我同为五方五老之一,但他乃是天尊,我不是他的对手。你想在他的面前出手,只怕没有可能。”观音淡淡的说道。

  “菩萨,这黄极黄角大仙有这么厉害吗?他的名号在仙界也不怎么响亮啊?”惠岸很是疑惑,他自然听过这五方五老中有这么一号人物,但平素也未曾见过此人。

  “你才成仙多久,如何知道他的厉害。以后在他面前,你须得恭敬些才是。”观音对于惠岸的轻慢提醒道。

  观音并未细说黄极黄角大仙的来历,只是告诫惠岸。惠岸也不敢问,只是苦着脸。

  “菩萨,如今李世民政变成功,只怕不用多久就要成为新的唐皇,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惠岸有些气恼。

  观音很是风轻云淡:“阿弥陀佛!惠岸,莫要急躁。这凡人的一时成败,对于仙佛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瞬,又有什么打紧?”

  惠岸哪里能够做到像观音这般耐性,争辩道:“菩萨,若是不急,何时才能开启这取经之事?何时才能完成这取经之事。我们不得赶紧做些什么吗?”

  惠岸有些烦躁的坐不住了,在屋子里晃来晃去的。

  见到惠岸实在按耐不住,观音说道:“你既然实在坐不住,便去寻魏征以及那些亲近我佛的朝臣们吧。让他们速速向李世民臣服,拥立李世民速速登基吧。”

  惠岸不能理解:“菩萨,这能行吗?若是原先不亲近李建成的也就罢了,但像魏征这样的太子党,李世民能容得下他们吗?再说了,咱们不应该是想办法给李世民制造点麻烦,尽量别让他登基吗?”

  “如今木已成舟,而且又有黄极黄角大仙的支持。以我们现在在凡间的力量,已经无法阻止他成为新帝了。索性便把我们的人投靠到他身边吧。李世民确是雄主,自然会重用他们的。”观音倒是看的很清。

  惠岸知道观音说的有理,只是要他向一个凡人服输,他哪里能痛快,就算这个人是人间帝王不行啊。

  “来日方长,自有让他落到我们手中的时候。我往九幽一行,你赶紧照我吩咐去办吧。”见惠岸迟疑,观音又劝服道。

  说完,观音便架着莲台而去。

  此时的太极宫已经全部被李世民的人马所封锁。

  尉迟恭拿着皇帝敕令而去,只是封锁了甘露殿之门。倒是没有敢再做其他事情。

  唐皇虽然坐于龙椅之上,却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气势。

  他神色哀痛,心中忐忑。悲痛于两个儿子的死,又为眼下的形势而担忧。

  自古皇家哪有亲情,李世民既然能够杀了他的两个兄弟,便是已经决然要夺位了,如果唐皇不识时务,虽然不至于杀死他,但是以后的处境只怕也是极为糟糕啊。

  此时,裴寂、箫瑀、陈叔达等人仍在唐皇身边,不断劝慰。

  他们在事变发生前就陪在唐皇身边,自然也被封锁在这殿中,无法出去。

  虽然李世民一直没有出现,但是他们哪里还能不明白如今的形势,不管唐皇答不答应,最终对外公布的结果都会是答应退位。

  作为旧朝老臣的他们,就算不被清算获罪,大概率地都会被清理出朝堂的吧。对此,他们都有了心里准备。

  被困在这大殿之中,哪里能有什么安睡的条件。到了夜晚,众人只能勉强地和衣而睡,自然睡的很不踏实。

  但是奇怪的是,箫瑀却是梦到了有金甲护法传下法言,说这李世民乃是真命天子,如今正是斩除奸邪,回归了正途,让箫瑀保他登基。

  等到第二天一早醒来,箫瑀还能清楚的记着这个梦呢。箫瑀笃行佛教,对这梦很是信服。而且眼前之事也只有如此才能破局了。

  早上起来,唐皇已经渐渐地从昨日悲痛、震惊的情绪之中缓解过来了。对于眼下的事情,他问道:“众位爱卿,对于现在的事情,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呢?”

  萧瑀很快上奏道:“陛下,微臣知道您痛惜太子和齐王之死,但他们既然犯上作乱,便是国法难容。而且秦王也是您的儿子呀!请陛下您以江山社稷为重,立秦王为太子吧?”

  这时,陈叔达也站了出来:“陛下,太子和齐王本来就没有为这天下立下什么功劳,如今更是阴谋政变,秦王也是为了天下万民和江山社稷,才会举兵相抗,诛杀了太子和齐王。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

  唐皇自然明白他们的意思,如今李世民登位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大唐江山的唯一选择,更是平息这次变故的最好方案。

  其实,在他的心里,也知道李世民才是大唐帝国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他也时常冒起这个念头,不然也不会造成太子和秦王相争,两方势同水火,所以导致今日的局面完全是唐皇自己造成的。

  唐皇让人整理了一下略显憔悴的面容,打起精神,说道:“这也是朕素来的心愿啊。你们去把秦王喊来吧。”

  很快,身穿戎装,一身血污的李世民走进了甘露殿中,脖子上还留着弓弦留下的勒痕。

  从昨天到今天一早,李世民带着将领一直都在处理玄武门事变的后续问题,缉拿太子和齐王的党羽。

  唐皇见到李世民进来,并没有再表露出悲痛和愤怒,脸上并没有喜色,只有惨白。

  只是对李世民说道:“近几日,我仿佛产生了投杼之惑。”

  唐皇所说这投杼之惑是何意思呢?原来这是一个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人跑来曾参杀了人,这时曾母害怕,就投杼逾墙而离开。

  唐皇这话说的没头没尾,而且含蓄。也不知道是说他自己之前被太子、齐王等人迷惑,还是说自己现在被李世民等人说太子、齐王谋逆的事情而迷惑。

  还是说这所有的一切本身就是一本烂账,唐皇已经没有办法也不想去弄清了。

  李世民或许听明白了唐皇的意思,他没有做任何的辩解和回答。只是立刻飞身跪倒,趴在唐皇胸前,只是嚎头大哭。

  他知道,不管有多少的身不由己,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还有十个侄子都被他无情的抹去了。自己和父亲之间已经产生了一道永远无法弥合的裂痕。

  他明白,作为皇帝,他的父皇能够理解他的身不由己,能够承认他的胜利。为了大唐帝国,为了江山社稷,他的父皇愿意把皇位交给他。

  但是作为父亲,他的父皇不能原谅他的无情和冷血,不能原谅他对骨肉兄弟犯下的罪孽。

  大唐帝国的帝位传承顺利达成了协议。唐皇颁布了诏书赦免天下罪囚,叛逆的罪名只加给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对其余的党羽,一概不加追究。国家的各项事务,都任凭秦王处置。

  此时,秦王府诸将领正准备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亲信全部诛杀,并将他们的家产没收官府,幸好有尉迟恭再三争辩说:“罪孽都是两个元凶所犯,而他们已经伏诛了,倘若还要牵连他们的党羽,就不是谋求安定的做法了!”

  等到诏书到达,诸将领总算停止了追杀。

  对于魏征、冯立、薛万彻等原来太子的人,果然如观音所言,李世民胸襟宽广,知人善用,认为他们都是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义士,于是全部免除他们的罪,而且加以重用。

  六月初七,高祖正式下诏将李世民立为皇太子,还颁布诏书说:“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交付太子处置决定,然后再报告朕知。”

  八月初九,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

  对于长安发生的这些事情,萧辰都通过宗门印实时地向江言做了汇报,江言觉得整个过程倒是与他所知的玄武门之变一致,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这里面居然还有观音的谋划,还有黄角大仙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