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六章 匹夫无罪

从莲花集出发,沿着一条向南的马路走十多里,便可见到一个山谷口子。马路约六尺来宽,路面平整,铺以砂石,即便下雨天也不会泥泞难行。到这个谷口,马路倏然而止,路面收窄变成不足三尺的小道,沿一陡坡方可进入山谷。坡顶之处建了一个小小的关隘,以土石筑就,也有箭垛、寨门,简朴实用。过了坡顶再转折下坡,只见前方房屋鳞次栉比,空中炊烟袅袅,到处鸟语花香,这便是到了印石湾,亦即袁家湾了。

  印石湾的名字由来已久,据老人讲,印石者,是指入谷左侧山上有一块紫色大石,传言乃太上老君制作治都总摄印之源石。这治都总摄印“能管天下三界鬼神仙官,分野城隍社庙吏兵。若行法职官不得此印者,难用鬼兵。印行兵将行,印住兵将住”,神通广大,乃道教至宝,因此用于制印的紫石也身份不菲,世间难寻。至于“湾”字就好理解了,乃因一条宽约四尺的小溪从此地蜿蜒而过,溪虽不大,然四季溪水长流,水质清澈,冬温夏凉,给此地居民带来极大便利和韵味。只是此地居民基本上都姓袁,几户外姓也是袁家的佃户,几十户人家十分团结,袁氏祠堂以家法管理这个小小村落,成为远近闻名的典范,因此近年来,袁家湾这个名号,比起古雅的“印石湾”反倒更为响亮。

  此时已是深夜,林清随着袁文强回到印石湾,直奔祠堂大厅。祠堂里灯火通明,袁氏家族宗长以下,宗正、宗相、宗直、宗课、宗干诸人,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显然,对外人窥伺宝藏,袁氏大家族不但早已耳闻,也是做了一些准备的。

  林清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祠堂大厅。与别的祠堂不同,这个大厅里祖宗牌位之上,是两尊真人大小的神像。左边一尊面相凶恶,头上两只牛角,眼睛像牛眼,鼻子像狮鼻,嘴巴像虎口,铜头铁额,全身肌肉累累,背生双翅。右边一尊神像更加奇怪,面相温和,但端端正正眼睛鼻子的一张脸却显现于腰间,双脚朝天,双手撑地,却是一副倒立行走的形象。两尊神像耸立在数列整齐摆放的木制牌位之上,烟雾燎绕中,显得既神秘又惊心。

  袁文强跨入大厅,在众人问询的目光中首先简单介绍了林清,并上前细语向宗长详述林清值得信任的理由。接着林清就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分析的内容,对着厅中众人讲了一遍,说完了还补充道:

  “袁公子要我来帮忙,我也就能帮这些忙了,其他就靠你们自己了。哎,袁公子,这两尊神像是什么大神,我怎么没见过啊?”

  袁文强看着神像,神态恭敬,答道:

  “这是两位梅山大神,左边一位是蚩尤大帝,远古时期曾与黄帝大战,是梅山始祖。另边一位是张五郎真神,是梅山法术之祖。”

  “哦,我听说过蚩尤,号称战神。张五郎就真没听说过了。好吧,我提醒一下,既然我能看出这么多门道,来的这些人也一定能看出袁公子的门道,这一节请大家不要忘了。好啦,没我的事啦,我走啦,回去睡觉去啦!”

  “且慢!”

  一个粗壮汉子站起来,双手拦住林清,道:

  “宗长,这位姑娘不能就这么走了!”

  宗长是个年约六十的老人,身板硬朗,目光矍铄,只见他笑容可掬地说道:

  “章武,你退下。林姑娘,文强是我袁氏宗史,专门负责记录宗族大小事件,是个知书达礼之人。他对我说了你的为人,还说姑娘聪明伶俐,必可智计百出。姑娘,我相信他,也相信你。原本我袁家此番劫难,怪不得别人也求不得别人,需得自己坚强面对。不过姑娘既然来了,自然有自保之道,应当不致受我等拖累,既然如此,姑娘稍留片刻,也帮我们出出主意可好?”

  林清道:

  “这还差不多,留客也该这样留嘛!不过我要先问一个问题,可以吗?”

  宗长笑道:

  “你问吧!”

  林清道:

  “你们这儿真有宝藏?你们自己怎么没把它取出来?我看你们的样子都不像有钱人呀!”

  包括袁文强、袁章武在内,众人齐刷刷地看向宗长,敢情这些人也不知道印石湾有个什么宝藏。宗长站起来,双手靠到背后,一边踱着步子,一边说道:

  “我知道大家都想知道这个答案。章武,你去把门关上,守在门口,防止有人偷听。这是我族世代相传的秘密,从来只传给宗长嫡亲儿子几人知道,上代宗长也早预计到今日之难,因此留下遗训,在劫难来临之际,可将此秘密在小范围内公布,以免盍族蒙难,致先人功德从此无人知晓。文强,你可记得我袁家世系歌?”

  袁文强答道:

  “当然记得。映遍兆光,泽远名扬;传家孝友,华国文章。承先启后,长乐永康;贻谋世守,咸怀忠良。先祖泽世公迁居此地后,传到我已经是第十代,章功、章武他们则是第十一代。”

  宗长频频点头,道:

  “不错。文强你本是读书的料子,说起来是我们家族耽误你了。我袁国兴是第九代,我们第九代的人已经不多啰!嗯,那你们可知先祖泽世公是什么时候搬来此地的么?”

  袁文强答道:

  “泽世公原来居住在梅山,乃是宋孝宗淳熙年间避祸搬来此处的,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

  袁国兴呵呵笑道:

  “你说的不错,我们袁家是从梅山搬来此处的。那你们可知,先祖原来在梅山是做什么的?”

  袁文强答道:

  “这就不清楚了,大概是当地士绅吧。”

  袁国兴收起笑容,摇头道:

  “不对。我们的先祖泽世公,原本是梅山教教主,当年带领百姓起兵对抗朝廷,由瓦子寨起家,鼎盛时期占地数百里,队伍达上万人。泽世公被人称为‘梅王’,又因公开提出‘保命保地,保家保国’的口号,百姓众口相传,将先祖姓名讹传成了梅四保,以至当时官府都以为梅王名叫梅四保,却不知本来名姓了。”

  厅上众人议论纷纷,袁国兴清咳一声制止了喧闹,接着说道:

  “我们袁家湾男丁从小便要练习梅山拳法、梅山棍法,信奉梅山教,族长一支得传梅山真法——梅山伏虎大法,渊源便在这里。先祖搬来此地,随之而来的只有袁氏本家和几位忠心部将,廖廖数户而已,发展至今,也有二十多户了。先祖严令各家各户不得谈论起兵之事,只在宗长一支口口相传,时间一久,除宗长一家外,大家自然不知道这些典故了。”

  袁文强大声道:

  “先祖在乱世之中揭竿而起,兴仁义之师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乃是大仁大义之举。此等义举,岂可以成败论英雄?我袁家在此地傲立独行,人皆谓世外桃源,此实乃祖先荫庇,儿孙有福。”

  袁国兴看着袁文强,目光温暖、赞许,道:

  “文强说的也对也不对。你是不是以为先祖终于兵败,不得己才隐姓埋名躲到这里来的?不是的。先祖是主动休兵,解散兵勇,并举家从梅山搬到这里来的。”

  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在众人惊叹声中接着说道:

  “他为何会主动休兵?这就关系到另一个伟大人物了。离此不远,在莲花集北边,有一个叫龙塘的地方,也有百姓称其为张家庄的,那是张家人在守护他们两个伟大的先人之墓,一个张魏公张浚,一个张宣公张轼,这个大家都知道吧?”

  林清抢着答道:

  “这个我知道,我特意去看了他们的墓。张浚是一代抗金名相,世称紫岩先生,写有《紫岩易传》等书流传于世——咦,你们这里就有一块紫色大石头,是不是他在这儿住过?”

  袁国兴道:

  “据袁氏族谱记载,此地确实与张魏公有些渊源。他在任职潭州府时观察风水地形,对此地留连忘返,曾想致仕后在此长住。后来,他儿子张宣公将此地介绍给我袁氏泽世公,泽世公也认为此乃宜居之地,因此举族搬来此处。”

  林清道:

  “哦,果然有关系。那么张轼呢,他与你们先祖泽世公怎么认识的?”

  “当时张宣公张轼在潭州府讲学,先后开办城南书院、岳麓书院,名动天下,万人景仰。当时湖南安抚使、潭州知府刘珙之父原是张魏公部将,因此与张宣公极是交好。刘珙奉命征讨先祖率领的梅王部队,张宣公素闻先祖仁义之名,故力劝刘珙按兵不动,他仅带一名随从来到梅山,与先祖密谈三天四夜。先祖被他学识气度所感,遂相约半年后解散部队,归还所占土地于朝廷。半年后先祖便依约将所属兵将放归乡里,自己也解甲归田,并将全族自梅山搬到此地,更受张宣公传授袁君载公所著《袁氏世范》,亲自手抄一本作为家训,而刘珙也报捷朝廷已平息骚乱,由是不再兴兵讨伐。这便是张宣公与我袁氏先祖泽世公的历史渊源。”

  林清期待地看着袁国兴,见他不再开口,奇怪道:

  “说完了吗?不对呀,这里面没有宝藏什么事呀?”

  袁国兴长叹一声,道:

  “哪有什么宝藏?我们袁氏一族在此刀耕火种数百年,从来都是过的贫苦农民的本份日子,要是有宝藏,我们能这样清贫?就是民间传言,什么‘大坳对小坳,金银十八窖,窖窖十八块,块块十八斤’,有人在后面还加了一句,‘若想找得到,问问梅四保子孙’,我们身为梅四保子孙,自然就‘匹夫无罪,怀壁其罪’了。”

  林清也喟然轻叹,道:

  “是啊,你们真可怜。祖先留下一片宝地给你们,也留下一个包袱给你们,世世代代背着。哦,对了,我又想起一个问题,这个秘密既然都好几百年了,怎么今年突然就爆发了呢,是不是谁有意引燃的?”

  袁国兴脸色坚毅,站直身形,道:

  “咱们不管它这么多,哼,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袁家也不是好欺负的。祖宗留下的宝藏,就是我们这块风水宝地,以及我们全族大小众志成诚的斗志。无论谁想染指,我们一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大伙说是不是?”

  众人轰然答应,声振屋瓦。袁章武大声叫道:

  “我等誓死保卫家园!宗长,你就下令吧,咱们怎么干!”

  袁国兴道:

  “好!袁氏宗族各位职事,听我号令:

  “宗正袁国礼听令!你负责带领全族妇孺及年七十以上老者,带上七天口粮,上箭步山关帝庙避难,明日卯时出发,不得有误!

  “宗相袁国仁听令!你负责带领年老体衰、身犯残疾、不利于行者诸人,收集各家粮食器具,集中保管到祠堂仓库,并负责物资的集中分配、饭菜的加工配送,明日卯时开始行动,不得有误!

  “宗课袁章功听令!你负责组织青壮年二十人持兵器守卫山谷入口两侧,明晨寅时到位,不得有误!

  “宗干袁文则听令!你带领脚力好的青壮年二人伴我左右,以便收集军情、传达命令,另外,至迟明日,将有强援来我袁家湾相助,你届时负责招呼接待,不得有误!

  “宗直袁章武听令!你负责带领拳脚棍棒功夫好的青壮年二十人守卫祠堂四周,并集中所有剩余劳力到祠堂西侧,各人需自带兵器,明日卯时到位,不得有误!

  “宗史袁文强听令!你带林清姑娘速速返回驿馆,留心各路人马动向,一有异动迅速报告,情况紧急时用冲天炮示警,不得有误!

  “本宗长以祠堂为军账,上则祷告天地仙佛,施梅山真法拒敌护民,下则居中指挥调度,尔等诸人需服从调配,令行禁止,违者家法严惩不贷!”

  众人依次上前,双手抱拳,如同将军接受军令一般,一声声“得令”后再自行退下。祠堂中大伙群情激愤,只觉热血沸腾,面前哪怕来的是十万妖魔鬼怪,也将奋起抗争,浑然不惧。忽听到宗长大声祷告,众人随即跟着念道:

  “人为善事而无遂,祷之于神,求其阴助,虽未见效,言之亦无愧。至于为恶而未遂,亦祷之于神,求其阴助,岂非欺罔!蚩尤大帝,张五郎真神,梅山诸神诸老在上,袁氏列祖列宗在上,庇我宗族,护我生灵,出窈窈,入冥冥,灵布道,气通神。气行奸邪鬼贼皆消亡!视我者盲,听我者聋,敢有图谋我者,必自受其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