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百二十七章:太子睿智

发泄完那股无明业火后,李世民耐住性子问道:“你说过把治国最终的目标定下来,然后一步一步的去完成。

  又说过制定五年计划的目的,就是让文武群臣和皇位的继承者们都能按照之前的计划来清晰的治理朝政。

  那你的意思是不是在谏言某,要根据那个什么五年计划去培养太子、培养群臣?”

  李世民不愧是李世民,这么快就发现他隐藏的深意。

  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今日李世民不提不问,他也会在远游归来后找机会说出来的。

  现在,李世民能想到能问出来,那他接受他的说辞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历史上,只要不是短寿的皇帝都会注重培养继承人。

  但教育是一个大话题。

  现代人研究了那么久,也不见得能说清楚一个人的善与恶到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一个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都确定不了,可一旦他出生为某个皇帝的嫡长子,他就有可能当皇帝。这样的皇帝能好到哪里去?

  从西汉到明,能被称为中兴之主的有几人?都不够一个巴掌数的。

  李世民有胆量立贤而不立嫡长吗?

  又如何建立这样的评判机制?

  而他问的另一个问题:有计划的培养文武群臣。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谁做过这样的事?

  最多就是给儿子留几个“顾命大臣”罢了。

  唯有新中国的领导人们注重培养接班人的人选!

  事实证明,这么做是可行的,好处也是明眼可见的。

  但这套做法如何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实行?

  殷清风不但要尝试一下,更想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唐朝能实行这样的机制,政·治·内·耗的现象虽然不能消除,但肯定会减少。

  如果唐朝能实行这样的机制,还可以减少任人唯亲、减少荫封出仕、清晰吏治问题、提高行政效率等等好处。

  而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不管皇帝平庸与否,整个朝堂整个天下不会乱,或者不会太乱。

  如果他能死在李世民的后头,他还可以影响到李承乾的儿子和孙子。四代帝王都在执行这种培养机制,那么,这种机制也会惯性的延续要下。

  不要多,哪怕再延续一百年。两百多年的时间,足可以让唐朝、让华夏的民族与文化达到人类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两百年,大唐兵锋所指的异族将会消失得干干净净;这两百年,大唐的疆域将会扩展到了极致;这两百年,华夏的文化将会笼罩整个地球...

  李世民问完话,脸上所有的神情都收起来了,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殷清风。

Capítulo Bloqueado

Apoya a tus autores y traductores favoritos e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