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过了栗山那边的情况,陈龙的心里是哇凉哇凉的。几乎不用考虑的,整个栗山镇的布置早就让鬼子制作成了沙盘了。底子都撂给人家了,就更不用说什么粮弹不济,军无斗志了,依着这种狂妄自大,经验主义的心态,那就非得打败仗不可。进儿推广到整个中王山区,恐怕都是这么一个状况,让人揪心都顾不过来!
而且,据历史数据,这次日军进攻可是下了大本钱的:第一立功的就是日军的情报部队,早在战前一年多,就开始了渗透情报战。各路间谍化妆成难民、商人、猎人等等深入山区,四处打探情报,摸清守军的驻守情况、武备情况。尤其是各军的结合部,受到了特务们的重点关照。为日军后续进攻各军结合部的“钻空突入式”战法,打下了基础。
而第二严重的是,日军此次出动的兵力,远远超出了从前的各次侵犯兵力。日军前所未有的以第一军为主力,共集结有六个师团,四个混成旅团,投入近70个步兵大队;65个炮兵中队,拥有75毫米口径大炮五百多门;三个航空飞行团,飞机一百多架;参战人数总计达10多万人,指挥官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统一指挥发动四面向心围攻。另外日军还抓了近4万中国民夫来进行辎重运输,以及配属大量伪军协同作战。
第三点客观的来说,日军是训练有素的机械化部队,使用的是先进的飞机、重炮、战车及化学毒气,敌强我弱,这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从国.军方面看,常凯申集团坚持积极反共和消极抗日的方针,采取观战、避战和应付作战的政策,保存实力,坐等抗日战争的胜利。甚至准备弃守黄河以北地区,而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全部开到黄河以北和鬼子死磕。国.军在中条山地区根本不作积极防守和反攻准备。
1940年底,尽管卫立煌决心趁日军疲惫,兵力分散之时,欲先发制人,给日军以打击。但这个设想不符合国民党中央当时对日的政策,所以,常凯申不仅不同意卫立煌的作战计划,反而密电召卫立煌赴重庆述职,对卫在第一战区同情八路军的行为,颇多责备之词,并命卫“暂住重庆待命”。为了长江沿岸的战事,国.军统帅部还调走了相当部分主力部队和中央炮兵团,致使中王山区国.军实力大减。至战事爆发时,卫立煌还远离战区,长官部群龙无首,人心惶惶,不能形成有效的指挥,失败已经是在所难免。
Apoya a tus autores y traductores favoritos e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