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大朝会如期举行。黄渊采购回来了大量的粮食,让朱棣高兴不已。
当户部尚书夏元吉在大朝会上核算出了这次买粮的成本,立即让大部分大臣神情恍惚。
虽然粮食从数千里之外运回来,但是因为如今的宝船运载力很大,一算成本,竟然还比国内的粮价更低。
无数人纷纷上书,要求中断海运,稳定国内粮食价格。
在农业时代,粮食价格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粮价不管是过高还是过低,都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现在的大明粮食价格已经很低了,一两银子能买四百五十斤大米。灰面的价格略高一点。一两银子也能买将近四百斤。
如果粮价再低,农民种地无利可图,甚至还要亏钱,那就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能进入奉天殿进行大朝会的没有一个傻瓜,相反还是这个时代最精明的一帮人。他们都能清晰认识到粮价太低对农民的冲击,如果没有人愿意种地了,那以后吃什么?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岂不是又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朱瞻基当然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他据理力争,首先分析了年初的雪灾对农民的影响,其次认为大明应该储备更多的储备粮,应对有可能的灾情,并且以后应该保留传统。
最后,他又承诺不会将这些粮食流通到市面上,除了作为储备军粮,更多的将通过內监的酒醋面局,做成酒水,米醋,用以售卖。
还有大臣想要反对,但是被朱棣驳了回去。
朱棣用起银子大手大脚的,在武当山建道观都能花几百万两银子。
但是他同时也更清楚银子的重要性,没有银子,他打仗都没有底气啊!
现在每年可以有更多的酒醋售卖,也就意味着更多的银子,他怎么会允许大臣们断了他的财源。
这个时候,江南的资本势力还没有形成规模,根本还不懂在朝廷内部树立自己的代理人。
所以朱棣的意见,也没有大臣敢于反对,也没有必要反对。
只要粮食不大量流通到市面上,影响了粮价,不管是扩大储备粮储备,还是做成酒醋售卖,跟他们都没有利益关系。
再说了,今日所有大臣,包括观礼的外国使节们,他们的关注点也根本不在这里。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兵部的汇报,因为如果大明要出军,应该就会在今日宣布。
户部的总结结束,众人的呼吸似乎都停止了,整个大厅里,只有王彦那略显尖细的声音传开。“有请兵部左尚书方宾奏事……”
分布在大殿里不同位置的十几个太监等他的话音刚落,就共同重复道:“有请兵部左尚书方宾奏事……”
Apoya a tus autores y traductores favoritos e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