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曦能想到他的文章会造成怎样的反响,否则就不会不署名了。
果然,在文章发布次日,曾布和高遵裕就请求觐见了,还带着一沓一沓的稿件。
真的很让赵曦无语。
他已经很谨慎了,源于中原文化的几次浩劫,阐述了文化之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也点出了民族融合的发展历程······这些怎么就成了混淆华夷?
“就这些?”
赵曦倒没有多少恼怒,也算正常,没有反响才不正常。
“还有······”
曾布和高遵裕又呈上一沓稿件。高遵裕不再领兵了,或者说老帅都不再领兵了,高遵裕便挂着太尉的职衔,主持高家事务。
赵曦又看了看,从文风能看出来,这应该都是内阁在撰文。还好,虽然对自己文章的理解并非本意,但多少接近了。
“完全的禁止不同意见也不合适······尔等斟酌斟酌,在引导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要允许不同意见发生。朕不是独裁者,朕发文也是一时感慨。”
“这并不算针砭朝政,就算是纯粹的争论吧。时论也好,内参也罢,只要确保舆论正确的导向,刊登怎样的文章,尔等自行决断吧。”
都不是小白,如何做,怎样做能让自己满意,相信他们能做好。这还是赵曦第一次通过舆论发生,自己也不想落一个容不下其他声音的名声。
做臣工的,不就是该为君王分忧吗?或者说替君王背锅也可以。什么事都让君王做了,那臣子还有何用?
就比如内阁诸位撰文,就很好的履行了职责。学着点······
赵曦将内阁的那些文章,连同那些士林闲人的文章一并交给了曾布二人。
士林,士林,赵曦就想起后世那些所谓的高知、学者什么的,有大量的拥趸,却经常哗众取宠,甚至不介意颠倒事实来表现自己的认知高人一等。
说白了,就是一群无所事事没事找事的人,偏偏喊着可以站在道德高点的口号,蒙蔽着太多不明真相的人,胡乱起哄。
都无法说明他们背后到底背负着多少任务,要为那些利益服务······
当然,赵曦也不是说所有的都是道貌岸然,也有纯粹认为见解不同而呼喝喊叫的。
大宋很开明,早年赵曦还组织过官方朝廷的辩经,也就造就了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
这无所谓,只要朝廷还能左右舆论,引导舆论,甚至对舆论有干预作用,一切都无所谓。
果然,都还是挺懂君王心思的。
Apoya a tus autores y traductores favoritos e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