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144章 初见赵高

  自从公子宝鼎返回咸阳,咸阳就成了多事之秋,咸阳的风中总是带着一股萧瑟的凄凉之感。

  楚系遭到重创,这已经成了咸阳上下的共识,尤其老太后的华阳大姐和弟弟阳泉君熊宸两家基本上给盐铁大案打得抬不起头来,至今他们还深陷于谋反大案无法脱身。老秦人同样遭到重创,与楚系外戚血腥厮杀后,最终以两败俱伤黯然收场,一帮老将军无奈隐退。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秦王政在这场风暴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他笑到了最后。

  风暴的引发者,武烈侯公子宝鼎“万众瞩目”,成了咸阳的众矢之的,人们都在等待着他“灰飞烟灭”的一天,终于,在万众期待之中,这一天姗姗而来。

  秦王令,武烈侯公子宝鼎出使大月氏,与大月氏重修盟约,并于秋七月赶赴匈奴单于庭,与大漠上正在崛起的这个强大北虏建盟,以便稳定西北疆的局势,使得咸阳可以集中全部力量攻打关东诸国,以期尽快实现天下一统之大业。

  这个消息一日之内传遍咸阳,咸阳震动,惊讶者有之,担忧者有之,鼓掌相贺者有之。

  北部遥远的蛮荒之地有三大强悍北虏,西部的大月氏,北部的匈奴,东部的东胡,与大秦边疆接壤的就是大月氏和匈奴。大秦起自于蛮荒,在与北虏的激战中崛起,但自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时起,大秦的拓边方向就由西北转向了东南,西北战场随即由攻转守。到了昭襄王年代,西北诸种北虏频频南下侵扰,大秦不胜其烦,于是筑长城以御敌于国门之外。

  长城显然起到了阻止北虏入侵的作用,但也隔断了南北两地的交往。几十年来,大秦除了结盟大月氏以外,在西北一线毫无作为,更不要说渡河北上拓边了,由此大秦也基本上失去了探察北虏的机会,以至于现在对北虏现状的了解仅靠南来北往的胡商们的道听途说。

  筑长城等于告诉大秦人,我拿北虏没办法了,只好修一道几千里长的城墙挡住他,事实上就是胆怯,失去了对阵的勇气,于是大秦人渐渐畏惧北虏,把北虏想像成了野蛮凶残的嗜血猛兽。

  在这种心理影响下,道听途说的结果必须加剧了大秦人对北虏的恐惧。过去有传言,说北虏有三强,大月氏第一,东胡第二,匈奴第三;现在的传言是,匈奴人后来居上,征服了大漠南北的诸种北虏,渐渐拥有了与大月氏和东胡逐鹿大漠,称霸大漠的强悍实力。大漠就如中土一样,狼烟四起,战火连绵。真实的大漠形势如何?除了三大北虏王庭的权贵们,其余众生一无所知。

Capítulo Bloqueado

Apoya a tus autores y traductores favoritos e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