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十四章:其乐融融,家之雏形

刘宁显然非常的高兴,继续的开口说道:“所以我让筠儿她每日过来与我们一同用膳,夫君觉得如何?”

  董曌笑着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我自然同意。”

  “多谢夫君!”

  刘宁满脸笑意的倚着董曌,然后抱着蔡琰的那幅字,一时间倒是满面欢喜。

  董曌转过身子拿起了那幅字,这个字还是蔡琰第一次来董府是所写,被他收了起来,一直摆放在屋子里面,没想到被刘宁看到了。

  ……

  到了午时,桌案摆在屋子之中。

  董曌抬起头来看着坐在旁边的刘宁和张筠,不由得笑着开口说道:“这还是我们第一次一起吃饭,虽说府上的食物也许比不上宫里。”

  “这可比宫里的食物好多了。”

  刘宁轻轻的摇了摇头,笑着继续的说道:“我们之后每日都会如此,所以快吃吧!”

  张筠显然与刘宁玩的很开心,言语间满是笑意,非常的高兴,全然没有曾经的那般阴沉。

  这也让董曌不由得露出了笑意,他一直想要安慰安慰她,只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口,显然单纯的刘宁就是最好的方式。

  “对了。”

  刘宁忽然记起来了什么,转过头跟董曌说道:“宫里我还有一些夫君你送去的糕点没吃要,我忘记让他们带过来了。”

  董曌闻言不由得一愣,他还以为是什么大事,便笑着开口说道:“无妨,我让人给送过来,不能浪费了,对吧。”

  “恩恩!”

  刘宁笑着点了点头,继续的说道:“身为皇族,最应该行节约之实。”

  董曌轻笑着点了点头,回答道:“宁儿说的是。”

  ……

  烈日当头,董曌与刘宁正坐在屋子里面下棋。

  这让董曌莫名的一阵悲伤,因为他完全不是刘宁的对手,无一胜况。

  “夫君看起来还是浅于此道。”

  刘宁笑着看向对面有些尴尬的董曌,继续的开口说道:“父皇时常与我下棋,所以我的棋艺还是学习父皇的。”

  董曌则是无奈的摇了摇头,笑着说道:“看来我需要多练习练习了。”

  “公子!”

  忽然宸儿推开了屋门,走进来开口说道:“蔡琰姑娘来了,正在书房。”

  “什么?”

  原本董曌以为这几日蔡琰不会过来,看来的确是他想多了。

  “就是夫君的那位友人吗!”

  刘宁则是非常的兴奋,站起身来开口问道:“我也要去瞧瞧,夫君我们快些,莫要让人家久等了。”

  董曌闻言也非常的无奈,只能够叹了口气摇摇头说道:“罢了,我们过去吧。”

  说着,董曌便带着刘宁站起身来,转过身走出了屋子,朝着书房的方向走去。

  宸儿则是紧跟在后面,继续的开口说道:“娥儿已经把古琴拿过去了。”

  “嗯。”

  董曌轻轻的点了点头,脚步依旧缓慢,他现在只觉得有些疲惫,还有满腔的无奈。

  一路走到了书房门口,董曌推开屋门,然后抬起头来,正好与屋子里面的蔡琰相对而视。

  刘宁直接就跑了进去,跑到了蔡琰的旁边,拿起了刚才的那幅字,焦急的问道:“阿姊,这个字是你写的吗?”

  “道。”

  蔡琰念了一声这个字,然后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不错,是我所写。”

  “我想让你教我写字,果然是我心中想象的阿姊模样。”

  刘宁就像是看到了偶像一样,挥舞着手中的那幅字,继续的开口说道:“快快坐下,我给阿姊倒茶。”

  蔡琰看着非常殷勤的刘宁,不由得一愣,抬起头来看着董曌,,开口问道:“这位是……”

  “我叫刘宁,这是我夫君。”

  刘宁已经斟满茶樽,将茶樽放在了蔡琰面前,笑着开口说道:“阿姊你好。”

  “公主殿下!”

  蔡琰连忙站起身来,紧张的行礼道:“民女见过公主殿下,请公主殿下原谅民女不敬之罪!”

  “阿姊说笑了,不必把我看做公子,你与夫君乃是好友,我们便也是好友。”

  刘宁搀扶着蔡琰坐下,继续的开口问道:“我还不知道阿姊的称呼。”

  蔡琰有些紧张的开口回答道:“民女蔡琰,字昭姬,是侍中之女。”

  “我还是叫你阿姊。”

  刘宁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然后指着那幅字说道:“你们准备说些什么就继续,我在旁边写字,有事询问阿姊便是。”

  蔡琰与董曌则是坐在旁边,继续的开始讲述音律。

  偶尔刘宁过来询问字迹,然后惊讶于音律,在旁边赞赏蔡琰,然后鼓励董曌那难听的技术,似乎突然间其乐融融。

  ……

  董曌的日子便是如此,闲暇的让人舒服,却又带着无数的波动,日复一日。

  不过这种总算是平稳下来的生活的确让董曌安心了许多,早上若是没有朝会便去向大母和父亲请安,上午处理一些几乎没有的政务,下午带上刘宁与蔡琰一起学习,晚上偶尔出门应酬,这便是他的一天时间。

  这是真正让董曌产生了归途的感觉,似乎自己真的就是董曌,从来都只是自己想多了,或者是一场梦罢了。

  这也让董曌能够静下心来研究一番文学,这才是他最想要做的事情。

  就像是一篇文章所说的那样:

  “两儒生论道,案牍而书,笔墨大有春秋色,落点亦出风流声,一刻盏茶,香火半旬,腹中书简尽之。

  左儒笑之,拱礼恭然,去掩纸木,拂袖而起,侧目离席。

  右儒叹之,笔墨于案上掷之,愤而侧目,起身离席与叹息间。

  而茶香四溢,香火尽燃,袅袅然缥缈天地,黄纸得映,左手书“道”,右手书“一”,不得一二,胜负未知。”

  ……

  “两儒生论道,案牍而书,笔墨大有春秋色,落点亦出风流声,一刻盏茶,香火半旬,腹中书简尽之。

  左儒笑之,拱礼恭然,去掩纸木,拂袖而起,侧目离席。

  右儒叹之,笔墨于案上掷之,愤而侧目,起身离席与叹息间。

  而茶香四溢,香火尽燃,袅袅然缥缈天地,黄纸得映,左手书“道”,右手书“一”,不得一二,胜负未知。”

  ——《光复书-礼乐志本》董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