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十四章     末日帝国——闹饷(2)

  一说到吃,朱桂平觉得,现在的粮食产量真的是太少,动不动就是饥荒,动不动就是减产,哪像后世的高产水稻,一亩地就是一千好几百斤,还抗旱抗涝的。

  不过,说来也怪,自己都到大明两个月了,怎么一点也没看到过红薯、土豆、玉米这些高产的玩意?按理说不是在明朝末年被传入的么?

  于是对身边的人摆摆手问道,

  “崔千柱,朕问问你,听说过番薯、玉米,马铃薯或者叫土豆的东西么?”

  “回陛下,番薯听说过,可是没见过,江南有些人家能种植,就是不太清楚产量,玉米倒是见到过,可是太贵,臣也没有吃过。”

  “你是江南的老人了,去找找番薯、玉米还有土豆这些东西,我会详细的将这三样东西的特点给你写下来,按图索骥,务必要找到,越快越好!毕竟,朕还有八十多万亩的良田等着种呢!对了,还有占城稻,也要多多的弄些种子回来!”

  “是,陛下。臣这就立刻出发!”

  没办法,要操心的事儿太多,只能把身边的得力助手全都派出去。话说彭定耀,这家伙一晃都走了快半个月了,也不知道到哪里了。能不能顺利的达成自己的目标?

  此时的彭定耀,带着四个步兵营朝着湖广一带艰难的前进。现在的官道,可不是后世的公路,一水的柏油路面,都是用黄土垫起来的,不下雨还好,一旦下点雨就是稀泥,根本走不动。

  人走上去都打滑,鞋都是湿糊糊的。不过,万幸的是,车队中的四轮马车并没有掉链子,刚开始出京师的时候,因为有数公里的水泥路,军队走的那叫一个畅快,还不明显。可是等到下了水泥路才发现,遍地的泥泞,根本走不动。

  于是,按照使用说明,将车轮加宽器装上。这玩意,说的高大上,其实就是一节木头,做成长方形,中间预留一个与车轮大小一致的口,用的时候装在车轮上,需要整整装一圈。绕后再用铁丝与车轮中间的挂钩固定好就行了。这样一来,就增大了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不容易陷到泥泞中了。

  还别说,这玩意一装上,整个车队的行进速度并不比马匹慢多少,而步兵所携带的装备,大多数的扔到了辎重马车上,步兵只要随身携带五十发弹药和步枪就行了。

  这次的行动,彭定耀几乎带走了目前马车厂的所有储备——整整二百部普通马车还有五十部特种马车!因为很多的产能都给了民间。对这种轻便、载重量大、转向灵活的马车,民间的需求量甚至一下子就爆发出来——整整八千五百多辆的订单,都排到了一年后了!

  一下子就将马车厂的产能爆掉了,也幸亏之前的产量并没有出售,都囤积在马车厂,这才让步兵旅有了合适的装备,而每辆马车更是可以携带重达一点五吨的物资,这在以前可是都不敢想的,这样就解决了步兵长距离行军的给养难题。

  自身携带的粮草多了,就不怕被截粮道,那么军队分散的机会少了,战斗力自然就上来了。到目前为止,这些马车都还没有趴窝的迹象,都在很好的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报告旅长!尖刀连回报:前方两公里内没有发现敌情!但是,在两公里以外约三百米处,有做二百米左右的制高点,会影响我军侧翼安全,目前王连长已经派二排前去占领制高点。报告完毕!请旅长指示!”

  “嗯,很好,注意联络,同时让二营前出一个连,接替一营一连。让尖刀连注意周围陌生环境和可疑情况,有问题随时报告!”

  “是!”

  传令兵来得快,去的也快,这都行进了八天了,接连数天的阴雨天,让人浑身上下都感觉不得劲,搞得人身上潮乎乎的。不过,还好的是,部队随队携带有小型的蜂窝煤炉子,这玩意烧上煤,长长的烟筒周围挂上衣服,第二天再穿就好多了。

  同时,还能方便各个连队日常的饮用水,可以给伤病号开个小灶等等。想到这些东西,黄得功也不得不佩服朱桂平的各种求奇思妙想,真的是很实用。

  一上午已经行进了十多公里,部队需要修整了,于是,黄得功立刻下令扎营,命令各部开始埋锅造饭。当然,这只是习惯的口头语。实际上各部的野战炊事车早就已经开锅做饭了。

  野战炊事车这玩意,就是特种马车了,车身比一般马车要长两米,宽度也要稍微宽上半米。里面用薄铁板铺好,用来防火。还安装有大小合适的煤炉子,固定好以后,就可以在里面做饭了。

  日常的蒸米饭,水捞饭,馒头烙饼,各种炒菜在这些伙头军的手中都能给你整出花来,不等马车挺稳,各连的炊事班就开始从马车上跳下来,然后瞧着大铁盆子开始吆喝,而老李头,也是原来羽林卫的炊事人员,现在还是老本行,

  “唉!一营二连的开饭啦!赶紧的!”

  “呦!老李头,今个什么菜啊?好家伙,大米饭,烙饼,一个肉菜,两个素菜?还有白水蛋!可以啊,伙食不错!”

  “长官好,嘿嘿,这是咱们后勤供应充足,您看,这车上还有足足五百斤的腊肉没动呢!”

  现在的步兵旅执行的是最新的步兵条例,只要是比自己军衔高的,一律称呼为长官,这样方便明确上下级,一旦战时有特殊情况,更可以直接明确指挥权。

  连长对着炊事班长李忠回了个礼,然后冲着后面排队的士兵们吼道,

  “今天轮到三排先打饭!三排的,赶紧的!后面还有人等着呢!”

  于是,三排的士兵们从自己的背包中掏出一个布套,拿出里面的大饭盒。这个饭盒的体量是多大呢?这么说吧,为了照顾明朝士兵,因为肉食摄入不足,特意准备的是三层的饭盒,每一层都有握把,可以单独使用,平常的时候都是摞在一起存放的。

  普通士兵是每人饭菜管够,一个鸡蛋,一块巴掌大的烙饼,一荤一素,素菜可以自己选。而排长、连长是一荤两素,一个鸡蛋,烙饼一两,饭菜管够。其实,即便是普通士兵的伙食,在当时很多普通人家都吃不上。

  至于饭盒能装多少饭?反正朱桂平用过一次就不用了。因为盛满的饭菜,他吃了两顿还没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