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港之夜》童建国听着名字就耳熟。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他却是听到歌曲一下就想起来。
这也是上一世的爷爷他们那代人经常哼唱的。
可童建国记得歌曲名字是《二十年后再相会》。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
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
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
啊,亲爱的朋友们,
美妙的春光属于谁?
属于我,属于你,
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
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
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
啊,亲爱的朋友们,
创造这奇迹要靠谁?
要靠我,要靠你,
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
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
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
啊,亲爱的朋友们,
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
挺胸膛,笑扬眉,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妈蛋……
童建国忍不住热泪盈眶了。
“怎么了?老公,你咋还激动了呢?”
“嘿嘿,我突然想起,二十年后恐怕我已经不在了……”
“傻瓜,二十年后你才五十来岁嘛,咋会不在了呢?”
“也是啊,哈哈!”
其实,童建国突然想到一个重要的问题。
自己有没有可能陷入了一个重生死循环中?
上一世,周梓童是2002年出生的,2020年吃着火锅唱着歌就重生了。
这一世,童建国会不会活到2002年,然后继续循环?
来到这个时代还不到三年,便已让童建国无比留恋。
如果可以选择,他宁愿留在这个时代,而不是回到二十年后、四十年后的那个时代。
他也不是排斥二十年后、四十年后的那个时代,而是不愿意一步跨越、坐享其成。
过程才是最美丽的!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童建国一边哼唱着,一边举起童筝!
是啊!20年后,你们八零年代的人将肩负重担了!
北晚的人也很讲信用,接连两天的演唱会,每一天都两次提到红星箱包。
“本次演唱会由来自辽省蓝城市的红星箱包厂协办!”
童建国和赵君的座位比较靠前。
在他们前面,有一伙人在忙碌着,用麦克风录唱片。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现场这么嘈杂,这质量能好的了吗?
或许他们就是要这种原生态?
中间休息的时候,童建国跟录音师聊了几句。
原来,他们是中华唱片社的。
这会儿卡式录音机和磁带已经很流行了。
他们竟然还在录制唱片。
但童建国突然意识到,这恐怕是这个年代所剩无几的唱片了。
“我预定十张吧。”
童建国说。
“好啊!”
童建国把地址写给录音师。
正要掏钱时,录音师却连连摆手。
“你不是红星箱包厂的吗?主持人提起你们厂好几次了。就送你10张好了。”
“那怎么行?”
“没事的,这会儿喜欢唱片的人不多了。”
“要不回头我送你包包,你们这摄影包有点……”
“不太专业是吧?”
“呵呵!”
有录音的,也有录像的。
童建国认出那伙录像的人是央视的。
他们一个个拽拽的,童建国也懒得过去打招呼。
他们跟中华唱片社一样,也是固定机位录影录像。
童建国刚看几眼时,那几个人中的两个扛起摄像机朝这边走过来了。
童建国赶紧把脸转到另一边。
没想到他们还是凑了过来。
“童总!童总!”
跟在那两人身后的一个人主动过来打招呼。
童建国这才认出是北晚的一个伙计,连忙点头迎合:“是你啊!你好!”
北晚的伙计小声说:“童总,这几位央视的同志想采访你一下,不知……”
童建国本身是不乐意的。
没事露头露脸的多不好啊。
可这显然是北晚送给他的一个大礼包,让他趁机宣传一下。
哪能随便就拒绝了。
只好点头说:“好啊!”
摄像机立刻怼了过来,话筒也递了过来。
“童总,听说您是从辽省蓝城过来的?”
“是啊,我是辽省红星箱包厂的,你看这是我们的产品……”
童建国说着,举起赵君的坤包。
“童总您对这次音乐会有什么看法?”
“感谢北晚,感谢音乐工作者给我们带来的这场饕餮盛宴。这次晚会的巨大成功,也充分说明,艺术作品都应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说得好!”
“哈哈,随便说说而已。”
“那您再说说看,对今天演唱的几首歌曲有什么看法?”
“军港之夜通俗易懂,很美好,很动听,希望以后会有更多这样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也很棒,它是时代之歌!”
“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这一代人努力拼搏,就是为了他们这些下一代人生活的更加美好……”
童建国说着,指一指怀里的童筝。
“嗯!”
主持人都有些激动了,童建国索性继续说下去。
“我相信,通过我们这一代人,这几代人的努力拼搏,二十年后,乃至四十年后,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说着,童建国把童筝举向摄影镜头。
童筝也毫不怯场,笑眯眯地冲镜头挥舞两只小手。
童建国和赵君离开首都前一晚打开电视一看,燕京电视台正好播放新星音乐会。
这会儿的电视台没有直播,都是录播。
录下来还得拿回去制作一番。
燕京电视台能这么快播放已经不简单了。
“老公,电视里有你呢!”
“废话!白天你没看到他们采访我啊。”
童建国感觉自己叨逼叨起码说了有5分钟。
可到了电视里连半分钟都不到。
而且成像效果极差,人脸都有些走形,估计一般不是特别熟悉的都认不出。
反而童筝对着镜头笑嘻嘻挥舞小手的样子格外清晰,彰显八十年代新一辈的风貌。
采访掐头去尾,又短又不清晰,连半分钟都不到。
但幸好开头童建国的自报家门保留下来了。
也不枉北晚的一片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