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百零六章 谈判就是磨来磨去

唐旭安沉默了一会儿,举起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说出一个数字:“三万盒专辑包销,我们可以接受。”

  音像公司的底线当然不可能是三万盒,如果仅仅是这个数字,根本没必要让唐旭安这位副总亲自过来谈判。但是话说回来,对于音像公司来说,这样的专辑包销也是很有风险的,所以数量越低,他们承担的风险也就越低。唐旭安就是秉承这样的一个宗旨,试探性地给出了一个数字。

  不过他也知道,在这个数字上是不可能达成协议的。

  在这里,先要稍微解释一下“专辑包销”这个概念。

  歌手发行一张专辑,最担心的是什么?不用说肯定就是专辑销量。这是切实关系到歌手和唱片公司切身利益的事情。当然,这份利益还与压片工厂、承接经销的音像公司以及零售唱片的音像店有密切关系。

  专辑包销与压片工厂和音像店的关系都不太大,最主要的就是承接经销的各地音像公司。

  专辑发行之前,歌手或唱片公司与音像公司谈判,音像公司经过市场考察和研究,答应承接多少数目的歌手专辑,比如三万盒专辑。这时,唱片公司要给音像公司返利。比如一盒零售价格十块八的专辑,按照正常的销售程序,音像公司拿到手应该是七块钱左右。承担包销之后,包销数字里面的专辑到手价格就肯定是低于七块钱的,具体数字需要唱片公司跟音像公司协商来定。包销专辑数量越多,这个价格也就越低,相对的,音像公司就会赚得更多。

  这是必然的,否则谁会去做包销这样的事情?因为一旦确定了包销专辑,这笔包销专辑的钱款是要事先付出去的,接下去专辑的销售就全靠音像公司自己了,卖不出去也只能自己承担损失,不能像正常的专辑销售那样,卖不出去可以退回唱片公司。

  这就是包销专辑要冒的风险。

  这种“包销专辑”的模式,是一件风险与收获同时存在的商业行为,在80、90年代曾经长时间存在于专辑销售过程当中。

  这种模式说不上好坏,但是对于出版发行第一张个人专辑的新歌手来说,让掉一点自身利益,换来专辑销售数字的上升,这无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赚钱的机会,成名之后有的是。

  但是对于音像公司来说,他们就更愿意做成名歌手的包销。这些歌手有以前的专辑打底,各地音像公司对于这位歌手的成绩会有很好的预估,只要判断上没有重大错误,销售成绩一般都能达到包销数量,他们当然愿意增加自己的销售利润。不过相反的是,已经成名的那些歌手,往往不再需要音像公司来包销自己的专辑。

Gesperrtes Kapitel

Unterstützen Sie Ihre Lieblingsautoren und -übersetzer be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