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洪刘元卓

要放在二十世纪,赵云的课根本就不算什么,他今天讲述的内容,连一个小学生都能掌握,在座的学子们,连白发白须的都有。

  看到先生在鞠躬,学子们瞬间惊慌失措,这如何使得?

  没有任何人牵头,一个个站立起来,连窗外的学生们都不再迟疑。

  他们恭恭敬敬地站着,然后低下高贵的头,默默给站在讲台上的那一位鞠躬。

  也许有些人就像后世的大学生一般,为了混一个文凭去找工作,当然,他们的工作是皇帝安排,那是铁饭碗。

  正如赵先生在《师说》中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能当一个伟人敬重的老师,谁都不会有意见。

  传说伏羲创造了画圆的“规”、画方的“矩”,也传说黄帝臣子倕是“规矩”和“准绳”的创始人。

  早在大禹治水时,禹便“左准绳”,“右规矩”。因此,我们可以说,“规”、“矩”、“准”、“绳”是我们祖先最早使用的数学工具。

  人们丈量土地面积,测算山高谷深,计算产量多少,粟米交换,制定历法,都需要数学知识。

  《周髀算经》载商高答周公问,提到用矩测望高深广远。相传西周初年周公制礼,数学成为贵族子弟教育中六门必修课程——六艺之一。

  不过当时学在官府,数学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

  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生产力的提高,中国开始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新的生产关系,自然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此时王权衰微,畴人四散,私学开始出现。最晚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掌握了完备的十进位置值制记数法,普遍使用了算筹这种先进的计算工具。

  人们已谙熟九九乘法表、整数四则运算,并使用了分数。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完成了向封建制度的过渡。

  思想界、学术界诸子林立,百家争鸣,异常活跃,为数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尽管没有一部先秦的数学著作留传到后世,但是,人们通过田地及国土面积的测量,粟米的交换,收获及战利品的分配,城池的修建,水利工程的设计,赋税的合理负担,产量的计算,以及测高望远等生产生活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

  大汉初郑众记载,当时的数学知识分成了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九个部分,称为“九数”。

  九数确立了《九章算术》的基本框架。

Gesperrtes Kapitel

Unterstützen Sie Ihre Lieblingsautoren und -übersetzer be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