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001】生命的中转站

2020年1月21日滨江市

  临近春节,年味越来越浓,滨江市人民医院住院部普通病房内熙熙攘攘。中国人最注重春节的气氛,一般都不愿在此时继续住院,很多患者都陆陆续续办出院手续,回家过年。

  尽管如此,医院也尽量营造一种节日气氛:病房大门“福”字当头,大红灯笼高高挂,病房的窗户上,也张贴着一张张“福”字窗花。这是医院的惯例,为的是让少数过年住院的患者,减少他们因不能回家而产生的局促不安、不吉利感、被抛弃感等负面情绪。

  住院部的8楼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它跟平常没什么两样,寂静与消毒水的气味,从ICU病房内一直蔓延到过道之中。都说ICU里无春节,它甚至会比平常更加忙碌。

  上午八点,姜洋来到重症医学科室,同事们正在各自岗位忙碌着。

  姜洋简单地跟科室的同事小林打了个招呼,就进更衣室了。今天是他年前最后一个班,明天他就可以带着家人回老家了。往年这时候他都会请年假调班回老家,今年虽然母亲已经来到了滨江市,但老家里还有亲人在,医院的工作本来就很忙,一年也就这么一次回老家,他和母亲还是决定回老家过春节。因此,他的心情愉悦舒畅。

  姜洋是重症监护的一名男护士,之所以强调男护士,是因为在护士这种职业中,都以女性为主,男护士极少。

  在姜洋的老家,各大医院基本男护士还是比较稀少的,滨江市是沿海的发达地区,观念相对超前,男护士也只是一种职业,并不被歧视,相反他们其实更有优势。因为男性的体力、耐力相对女性更强,更能适应ICU、手术室、急诊室这些高强度的科室。

  不一会,姜洋就换装出来了:头上戴着一顶星星点点的印花图案护士帽,一副口罩遮住了他那张娃娃脸,一席蓝色护士服裹着他瘦高的身子,脚上则换了一双洞洞鞋。这行头看上去,颇有点要上手术室的样子,实则这是ICU的日常防护。

  在ICU躺着的患者,都是患有重大疾病的病人,大多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他们抵抗力差,极容易造成感染,也容易造成不良后果。所以,患者家属们只能留在病房外,守在病房内的,则只有医护人员。

  可想而知,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复杂多样,为患者输液、记录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翻身、擦洗身体、处理患者排泄物等等,这些都是护士们的日常工作。

  接着,姜洋和小林就进入ICU进行床头交班。

  病房与办公区,是用一道玻璃墙划分开来的。每个病床旁都配备了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有创压力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器、输液泵、气管插管……等十几种设备。

  这就要求在ICU工作的护士们,不仅要完成之前所说的日常工作,还要求掌握这些设备的高精尖技术,以随时辅助医生对危重患者抢救。

  滨江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总共10张床位,总会有12个护士,而护士们都是三班倒制,排班一般是白班(时间早8点到下午6点,3个护士上班,一个备班)、中班(时间下午4点到凌晨1点,一般3个护士上,1人备班)、夜班(时间凌晨1点到早上八点,一般2个护士,1人备班),一般是上一个白班搭一个晚班,就休一天。

  一进病房,姜洋就看见一个“熟悉的面孔”,2号病床躺着白头的陈老,陈老是这里的“常客”,进进出出多少回了。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条腿迈进了阎王殿的人——对于生死的态度,老人自己比他们的家属都更为坦然。

  “怎么你还没走呢?”此时的陈老意识还算清晰,他热情地跟姜洋打招呼。

  “怎么您又来了呢?”姜洋也热情地回应,唯一露出的眼睛笑成了弯月牙。

  “昨天晚上来的,看来是要在这过年了,呵呵呵……”

  “有我们陪着你呢!”小林一边回应陈老,一边和姜洋走到1号病房床头,开始交班。

  “体温36.5—37.2摄氏度,脉搏60—92次/分,血压波动在110—134/50—72mmHg,血氧饱和度85%,经口气管插管刻度23cm,呼吸机辅助呼吸,痰液中量黄色粘痰,每小时尿量50—100ml,24小时共2100ml……”

  ……

  他们来到4号病床,4号病床是一个五岁女孩欣欣。

  欣欣虽然身上插满了管子,但当她看到姜洋后,跟姜洋挥手打招呼。

  “欣欣好。”姜洋的眼睛又弯成了月牙,他非常喜欢这个小孩。

  这个孩子一直是姜洋管床,她是因免疫系统疾病入院,且伴有严重的并发症,久治不愈,后转入ICU,病情已经接近终末期。

  家属对此似乎早有心理准备,其实像欣欣这样的情况进入重症监护室就是一场“豪赌”。ICU病房的治疗费用日均至少都在几千元,在这场“豪赌”里,每一天,医患双方都要共同面对很多抉择。

  医生的挑战在于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家属的挑战或许在于,在这段人生最纠结的时刻,他们是否愿意去花钱进行“赌博”,还有就是他们是否应该完全相信这些穿白大褂与护士服的人。

  欣欣的妈妈是属于毫无保留去相信的家长。几乎每一天,姜洋都会在医院过道处看到欣欣妈妈,隔着一层玻璃,母子俩眼神对话。这场面既温馨,又让人动容,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

  小林交接完欣欣的情况后,转身面向5号病床。

  5号病床是一位年轻人,26岁,重症胰腺炎。最初的病灶是隐隐约约的腹痛,而疾病却像魔鬼一样,跑得比他快千百倍。跑着跑着,疼痛蔓延,他呼吸急促,像被扼住了胸腹,喘不上气,陷入昏迷。

  ……

  在ICU里,大都是命悬一线的病人,每时每刻都上演着生死离别。这里是生命的中转点。

  常见的年老之人,六十岁以上的尤为“主流”。年轻人却是 ICU里的“稀客”,那些住进ICU的年轻人,多是因为意外,或手术失败,或是突然的急症。ICU像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急刹车,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死神”警告。

  8点,姜洋顺利接班,开始对监控设备的报警数据进行检查和更新,便于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一轮下来,姜洋又开始配制特定的置换液,为做血液净化处理的患者其更换置换液。

  时而,有重症病人出现高烧的症状,姜洋在护工的帮助下,为病人放置冰袋头枕,用于降温退烧。时而,要关注室内的各类医疗仪器,保持高度清醒,准确操作仪器……

  1994年出生的姜洋,已在医院工作三年有余,每次当班,都是从头忙到尾。普通病房可以有护工以及家属在身旁,ICU的护士有时候真的是护士加护工还有家属,身兼数职,三者合一的感觉。

  但他早已从刚开始的紧张生疏,到如今的从容娴熟,从最初选专业的时候看到的是护理专业良好就业形势,到他渐渐发现这份职业给予了自己一定责任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