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百七十三章大汉四郡

“殿下,棉衣倒是可行,这‘毛衣’恐怕是不抵用。”

  早在明朝建国初年,明太祖即命令各地推广棉花种植,规定民田五亩至十亩者,种植桑、麻、棉花各半亩,十亩以上加倍,用以解决民间的穿衣御寒问题。棉花的种植在山东、河南、河北等蚕丝业不发达的地区得到迅速推广。而在江南地区,光松江一带的棉布每年便可供给军衣用料几十万匹之多。

  前些年因鞑子入江南大肆屠杀百姓,导致人口锐减,各行各业都遭到极大破坏,这两年才逐渐开始恢复。现在有了大兴军的扶农助农政策,粮食棉花的产出已经不成问题。

  用棉花做棉衣大家都能理解,但毛衣历来都是塞外牧民织来自己穿的,又腥又膻不说,保暖度也不高,如何能够抵挡关外那种冻死牛羊的“白灾”?

  不过这对于李元利来说是个小问题,这就是多出几百年见识的好处,现在塞外牧民织出来的毛衣又粗又硬,比毡子也好不了多少,那是因为没有形成产业,选料不精、羊毛太过粗硬所致,至于腥膻的问题,那是因为羊毛含了油脂。

  羊毛可以大量养殖专产细毛的绵羊来解决,腥膻了……现在已经有肥皂,难道还不能脱掉油脂?

  一番解说下来,众人都觉得长了见识,不过这不是头一遭,这段时间来他们过几天就会长一回见识。

  李元利道:“关外的土地十分肥沃,迁移的百姓一旦尝到了甜头,官府再适时给予一些帮助,用不了几年那里就能热闹起来了。”

  阎尔梅却道:“也不尽然。鞑子入关祸害了十多年,现在人口和崇祯年比起来远远不如,中原可种之地都还有许多呢!百姓们如果不是因为确实无地可种,哪会轻易远走他乡?”

  李元利道:“等灭了鞑子之后,先在关外实行军垦,建立军用农场和国营农场!以后抓的俘虏全送到关外去!”

  后世开垦北大荒,短短十年就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最开始就是进行军垦,等基础条件和设施有了之后,才通过政策宣传、鼓励号召等方式组织人力大量开垦。

  有现成的成功经验,李元利当然很有把握。

  至于人口,这个问题短时间内确实不好解决,毕竟从生下来到成年需要时间,李元利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中国这么大的地方,人口却才刚刚过亿,这对于李元利日后的扩张计划也很不利。

Gesperrtes Kapitel

Unterstützen Sie Ihre Lieblingsautoren und -übersetzer be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