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九五章 洗头

刘钰心道,这特么蛋都要被扯碎了。

  觉得齐国公在胡扯的,大有人在。

  许多人心想,齐国公纯粹扯淡,真当我们不读书?齐国公根本不懂什么叫王者不治夷狄。

  这句话的根源,出自《春秋》,记载了一件事。

  隐公二年,与戎会盟于潜地。

  这句话重中之重的这个字,在于“会”。

  谁都知道,仲尼作春秋,乱臣贼子惧。春秋是“微言大义”,每一个字,都蕴含了天地大道,绝对不会用错字。

  在仲尼绝对正确、每个字都有大义的背景之下,这个“会”字,就出了大问题。

  诸夏之间可以会,诸夏和夷狄之间不能会。

  既然《春秋》每个字都没有错,而且春秋笔法之下,不合礼法的事要被隐去的。

  为什么用了“会”这个字,而不隐去呢?

  便有人解释道:孔孟相承。《孟子·尽心下》,有这么一句话,孟子讲学,时人曰: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引申为对夷狄的态度,也是来者不拒,往者不追。

  后来,苏轼也做此论,说夷狄多么可怕,不打你你就烧高香了,还想着要用中原的礼法去约束要求夷狄?你谴责夷狄没资格“会”,人家夷狄一听,怒了,暴打你一顿,则“其祸大矣”!仲尼深恐这等大祸,所以才用了“会”字。

  这也正合孟子之大义: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而且,以此论,《春秋》里对夷狄的担忧,不是担忧真正的夷狄。

  而是担忧诸如齐国、晋国这些“出于诈力,而参之以仁义”,不是纯种的仁义中国;以及秦国、楚国这些“无耻肆行而不顾,偶尔也有秉持道义的君主”这样的“不纯的夷狄”等等,怕天下诸侯滑向“富国强兵、使用诈力、无耻肆行”的纯夷狄……

  孔子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不知道。但以孔子气概、胆魄,肯定不是因为害怕夷狄生气‘其祸大矣’,这才用了“会”这个字。

  但问题是孔子已经死了,举着孔子大义的人就是这么解释的,孔子又不能从棺材里爬出来说我不是这个意思,别瞎说。

  在场的大部分人都知道齐国公说的有些扯淡,不过大顺刚刚膺惩了日本,一时间那些持“蒙元之鉴”反对开战的人,一时间全都无话可说了。

  这一场战胜,也让许多人的心态悄然发生了改变。都觉得宋时觉得不治夷狄,明显是打不过,自己找精神安慰。若能打得过,且如征伐日本一般轻松,还能赚到钱充盈国库,为何不打?

  即便一些人觉得齐国公把一些大义曲解的太厉害,可碍于今天的场合,也没说什么。

Gesperrtes Kapitel

Unterstützen Sie Ihre Lieblingsautoren und -übersetzer be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