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457 《自然》还是《科学》,这是一个问题(求订阅)

现在是开学的第十六周,从下周第十七周开始,将是为期四周的考试月。

  升入研究生后,许秋发现闭卷考试的课程数量变少了,授课老师大多要求开卷考试,或者学生进行PPT汇报。

  包括本科时选修的《复合材料》,许秋在研究生期间也选修了同名的课程,这门课程考核方式就由本科时的闭卷考试,变成了开卷考试。

  另外,授课老师对学生PPT汇报的要求,也不高。

  一般都是讲一讲每个人正在做的工作,或者已经发表的工作,如果没有具体的工作,那讲一讲课题组其他人的工作也是可以的。

  换言之,虽然研究生阶段课程的内容,普遍比本科生器件更加困难和深入,但考核的时候反而要求比较低,算是给研究生减负。

  一方面,授课老师本身一般也是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对于研究生的情况还是了解的。

  另一方面,如果深入的探讨一下这个现象,可以发现背后还是有内卷的影子在里面的。

  首先,科研圈的内卷让老师们身上背负着巨大的科研压力。

  基于这种压力,老师们会倾向于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科研当中,而非对科研产出没什么用处的教学方面,甚至很多时候连课件都是手上的学生帮忙代做的。

  如果老师们没有认真备课,他们讲出来的课程,就很难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在里面,那学生听了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还不如自己翻书、查文献,甚至千度、逛论坛都比听课强,他们就会倾向于不认真听课。

  同时,这其中也有学校设计培养方案的时候一刀切的因素在里面,很多必修课程,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的。

  而且相较于学术文献,课本中知识的更迭速度非常慢,很多老旧的知识仍然存在于现行的课本上,而前沿的知识并没有被更新进去。

  如果是基础学科倒还好,很多知识都不会过时,而材料作为应用科学,是有时效性的。

  有些课程讲述的内容在过去,比如上个世纪的时代背景下,非常有用,但在现在已经成为相对比较小众的领域,不具有普适性。

  学生发现就算他们认真学了这种课程,最后除了应付考试外,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自然没有太多认真学习的念头。

  就像是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年代,去修读“BB机维修方法”一样。

  当然,具体的课程安排上不会像“BB机”这么夸张,但大多数课程都会或多或少包含类似这样的内容。

  另外,老师们的科研压力也会向下传导给研究生,研究生获得了科研压力,比如“发不够多少篇SCI就延毕”。

Gesperrtes Kapitel

Unterstützen Sie Ihre Lieblingsautoren und -übersetzer be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