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十六章念旧情三壮还房,悲苦命和尚归西(4)

洞府里,大安收拾洗刷碗筷,烧水沏茶。狼们也没有离去,守在和尚的身边。山木老人点上旱烟袋,说:“真想不到,还有这么多的鸟儿,我觉得鸟儿都快被人吃光了呢!人啊就是贪婪。以前吃不饱饭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捕鸟吃。现在生活好了,吃鸟儿的人倒多了起来。这些年,我和和尚不知割了多少捕鸟的网,救了多少撞网的鸟。这两年,这里成了旅游景区后,那捕鸟的网怎么割也割不完。鸟儿都变成美食了!这样下去的后果有谁会想得到啊!”

  “您放心,我已经把这个情况告诉长安了。他说马上就管这件事。”

  “那就好。不过,捕鸟的,买鸟的,吃鸟的都要管才好。”

  “知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这句话说的好。”

  “这是句广告词。”

  “我们和外面的世界隔绝的太久了,很难融入其中了!”山木老人伤感地说。大安理解老人的心情,正不知如何宽慰他,老人接着说:“大家都累了,好好睡一觉。不管什么事,睡醒了再说吧。”

  老人拿来被子铺在和尚的前面,说:“兄弟,哥陪你睡一会儿,夜里哥就让你入土为安。”就躺下来,闭上了眼睛。四只狼也围了过来,趴在老人的周围慢慢闭上眼睛。大安也觉得困了,一天一夜没合眼,眼睛又涩又疼,就也靠在灶台边沉沉睡去。和尚双手合十,盘腿坐在那里,好像也睡着了。洞府里宁静无声,洞外的断肠崖上却是人声鼎沸,香火缭绕。

  月亮升起来了,银白色的光辉笼罩烟雾朦胧的山林。断肠崖上人声消退,玉皇庙方向依然喧闹不止。

  大安烧水,山木老人给和尚净身,换上干净的衣袍。

  两个人一起把和尚埋在了栗子树下那个日本人的旁边。两个人的坟只是两个隆起的土堆。日本人坟边种着一棵橡树,已经高耸入云。和尚坟边也栽了一棵橡树,只有一人多高,虎口粗细。

  两只大狼立在断肠崖上,冲着圆圆的明月,引颈长嚎,哀怨悠长。月亮似乎抖了抖,洒下冰冷的清辉,难掩满面的忧伤。

  爷俩儿收拾一些东西,借着朦胧的月光,关闭了神像上的门,回到了新盖的房子。

  青峰山上,都一个星期了,依然游人如织。新闻广播,网络传播,让这座山名声远播。

  那些捕鸟、卖鸟、吃鸟的人受惊不小,烧香拜佛,忏悔不已。

  组织这次行动的刘长安受到上级通报表扬。当他打电话告诉大安这个神奇的景象时,大安只轻轻说了一句:和尚去世了,那是鸟儿们为他举行的葬礼。

  长安沉默了。

  大安又说:“还是要谢谢你,救出了那么多鸟儿。没有它们,谁来守护这郁郁葱葱的山林呢!”

  长安轻声说:“姐,我知道我做的还很不够,还是有些晚了!”

  “长安,经过了一些事,姐姐相信这世间万物都是有情的。只是有些被阻断,有些被掩藏,有些被误解。我们付出真心就好了,不强求别人懂得我们,感恩我们。我们做好我们自己就够了。此生无他,唯求心安。”大安颇有感慨地说。长安在那边轻声应答。

  大安没有提让老人下山的话。她觉得他愿意下山生活的可能性更小了。帮着山木把洞府里的东西搬到新房子里,把和尚的东西整理一下,没用的就烧掉了。山木住进了和尚的屋。大安知道这样安葬和尚是不妥当的。应该向有关部门报告这件事,医院开出死亡证明,运到火葬场火化然后才能安葬。她把这件事告诉长安,也很容易办好。可大安不想那么做。如果那样做的话,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可能就无法保密了;和尚葬在栗子树下的愿望也可能无法实现。和尚在山里安安静静生活,接触外界不久,就选择了弃世而去,说明和尚已经和外面纷扰的世界分离了,那就不要再打扰他了。让他无声无息地离开,就像他曾经无声无息地生存一样。

  山上有人知道老玉皇庙后边的房子里住着一个和尚和一个老头。没有人知道那个老头实际上住在哪里。和尚不在了,山木就不能再住在洞府里了。如果有人记起和尚,问和尚哪里去了,就说和尚出去云游四海了。这样也是说得过去的。

  重新安排好家里的一切,山木老人更加沉默了。他常常静静地坐在那里,抽他的旱烟袋。

  傍晚的时候,吃过饭,大安搬过小凳子坐在老人身边,说:“爹,您说点儿什么吧?您这样不说话我心里很不安。”

  “你不用担心我。我不会像和尚那样想不开的。我就是很难相信,儿子竟然会这样残忍地活活打死自己的母亲!而且母亲并没有什么过错。他只是因为想要别人的东西没有得到就干出这样的兽行。我真的很不理解。和尚被抛弃了,连自己的父母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可他却时时惦念着他们,认为他们这样做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这样的行为他更是理解不了的。”

  “我觉得可能是姑姑觉得自己小时候受了很多苦,就想着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享享福,所以非常娇惯自己的孩子吧。只要是孩子要求的,她都会设法满足。让他形成了不懂得付出和感恩,只知道索取的习性。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他的需求妈妈都要满足他,都能满足他,也应该满足他。妈妈不满足他的需求,那是不对的,因为她是妈妈的儿子。”

  “可能是这样吧。惯子如杀子!她倒好,连自己和孩子一起害了。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这句话说的多有道理啊!当父母的眼光不能太短浅!你以后有了孩子可不能这样啊!”

  “我以前也很宠孩子的,不想让他受一点儿委屈。可我的小虎很乖,很懂事,是个好孩子。从来都不让我操心。”大安说着鼻子就酸了,声音也变调了。

  “听人说过,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只有两种,儿女要么是来还债的,要么是来讨债的。来还债的孩子都是好孩子。父母会享受儿女的福。来还债的孩子都是坏孩子。他们胡作非为,让父母为他们操碎了心,也得不到好结果。小虎是来报恩的,可你对他的恩情还不够深,所以你们的缘分还比较浅。他报完恩就走了。好了。我们不提这些伤心事了,也不管什么前生来世。过去的无法改变,未来的不可预测。活在当下吧!愿死者安息!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下去。你要趁年轻,成个家,还会有可爱的孩子的。我相信你会是个好妈妈。”

  “爹,我的婚姻太失败了,孩子也被连累。我也想跨出那一步,重新开始新生活。可那太难了!我再也伤不起了!”大安没有向老人提起李卫国的事。她现在还处在矛盾之中。她有时绞尽脑汁想怎样才能让卫国离开,可在心底她又非常渴望有那么坚强的臂膀,能让她累的时候靠一靠。

  “别着急,走出那一步很难。有时候也很容易,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或许有一天,你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别强迫自己非要做出决定,顺其自然吧!”

  ……

  大安给老人下山买了新手机。在山上给老人换洗衣物,收拾房间。住了一个星期之后,大安必须得回去了。暑假前就接到通知,暑假后村小学撤销了。学生都到中心小学去上学。开学前学校搬家有很多的事要忙。还有一个星期就开学,校长已经打电话催过了。

  要走了,大安还没有开口,老人就说:“你放心忙你的去吧。我会好好活着,以尽天年。我想你了或有什么事就给你打电话。你不要惦记我。我如果想下山和你一起生活也会告诉你的。”

  大安的眼里闪着泪光,默默地看着老人。许久才说:“爹,我不强求您什么。您一定要记得:您还有个女儿远在他乡,历尽苦难。她随时都可能需要您的帮助,因为您是她的精神支柱。”

  “我记得,闺女。我们都要好好的。”老人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