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四十七章:再次扬名(上)

南宫,崇德殿内。

  皇帝刘宏正与诸公商议着各种事情,已经十九岁并理政近七年的刘宏,对于朝中之事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大大小小的事务,经过三公的筛选送到他的手中,经由他与诸人商议后迅速的否决或者同意,再派发到下面,由地方官吏执行下去。一切都有条不絮,看上去异常的和谐。

  待到处理的差不多时,刘宏轻咳两声,环视了众人一眼随后沉声说道,“听闻出使并州的使者已经返回,不知现在何处啊?”

  “来了……”众人闻言,原本有些松懈的心情顿时就提了起来。尤其是司徒袁隗等人,更是心中急转,思索着应该如何在此事中获取利益,甚至借此打压宦官一党。

  而一旁,中常侍曹节则恭声说道,“回陛下,中黄门蹇子巨此时正在殿外等候。”

  “很好,宣其入殿觐见。”刘宏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片刻后,蹇碩就快步走了进来,待其施礼过后,刘宏就笑吟吟的问道,“子巨,此番出使并州,结果如何啊?可有将吾之圣童请来?”

  “回陛下,臣此番出使并州……”蹇碩闻言,顿时就将之前已经告诉刘宏的言词,又说了一番。不过这一次,他在夸赞李义之时却又添油加醋了一番。理由?看看上面那位连连点头,脸上布满了笑意的皇帝就知道了。

  “陛下,臣以为,李圣童之孝举,却是天地可鉴。我大汉以孝治国,李圣童的孝举,无疑为天下人做出了最好的榜样,理应大肆宣传……”蹇碩巴拉巴拉不断说着,语气中还蕴含着一丝激动。

  他没办法不激动,要知道在座的这些人,都是随便跺跺脚,就能够引起整个天下震动的大佬。而他蹇碩,不过只是刚刚从宫中的一名普通官宦,提升为中黄门的小宦官罢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这种时候刘宏选择让自己直接来讲述此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再联想之前刘宏所言之事,那不正代表着一些含义吗?

  “嗯……子巨之言甚是有理,诸卿以为如何?”待蹇碩说完,刘宏点了点头,环视了一眼众人淡淡的问道。

  “臣赞同!”刘宏的话音刚落,一旁的中常侍曹节就开口应道,“李圣童之举,乃至孝之举!理应大肆宣传,以让万民明白孝道的重要性。同时,臣以为,还应该嘉奖李圣童的孝举,守孝三年,为此还拒绝圣上的征召,以及入太学读书的机会,试问,普天之下除了李圣童外,又有何人能够做到?”

  “不错!”曹节话音一落,王甫就紧接着附和道,“而且臣听闻,李圣童为了给其母治病,带着麾下徒附、奴婢,寻遍阴山各处,只为了寻找仙草灵药……”

  身为宦官的领头者,曹节和王甫又岂能猜不到刘宏的心思?况且正如蹇碩所言,李义一旦出仕,定然属于关西党人。这可是曹节、王甫等宦官们一直在拉拢的朝堂势力。

  “陛下,臣经常与李圣童之师张然明通信,在信中,然明常常夸赞李圣童乃是不世出的奇才。文武双全、虚心好学、乐善好施……如今更有此孝举……”太中大夫段颎也开口夸赞道。

  虽然段颎已经倒向宦官,但在皇甫规死后,他却也算是关西党人之中,威望最高的那么几人之一。再加上关西党人中,声望最高的弘农杨氏一向低调。所以其一开口,顿时就迎来了一些关西党人的附和。

  而待段颎说完,司空许训也开口附和起来。

  见状,曹节和王甫心中暗笑,反观司徒袁隗等人,脸色就不是那么好看了。开口附和?实在是有些不愿,可不说话?似乎也不是那么一回事。

  好在,刘宏似乎看出了袁隗等人的纠结,及时开口笑道,“好了好了,诸卿再这么夸下去,吾都想立刻前往九原,去看看那李圣童是不是长得三头六臂了~”

  退朝之后,诸多关东士大夫齐聚司徒府,他们的表情凝重,一直沉默着。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突然一道拍桌声在房间中响起,随后就听到一道愤愤不平的声音,“可恶!那群奸宦,区区一件孝举,硬是被其吹上了天!一群无后阉人还知道什么叫做孝道?!可笑至极!”

  众人转头看去,却是太尉陈耿。

  “陈公莫要动怒,此事虽然被那些阉党占了先手,不过吾等却也不是没有机会。”袁隗淡淡的说道。

  “袁公之意……”众人闻言齐声问道。

  “弘农杨氏。”袁隗淡淡的说道。

  “这……”众人闻言,顿时沉默了。

  见状,袁隗淡淡的说道,“诸位,弘农杨氏四世出了三位三公,论地位、论影响,当为关西党人翘楚。如果吾等能够将其拉拢过来,关西党人必然大量跟随。届时,就算那张然明以及凉州党人倒向宦官又如何?”

  “只是……”闻言,众人的脸上依然带着一丝犹豫和纠结。关西党人大多只是有勇无谋,只知兵家之事,不通政治之道。但弘农杨氏,可绝对不是这种人,想要拉拢其,必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看到众人的神情,袁隗的脸色顿时就黑了下来,“诸位!如今奸宦当道,难道吾等士人还要互相攻讦吗?!就是因为汝等这般,昔日拉拢郭公之事才会失败!更导致许司空倒向那些宦官!”

  闻言,众人纷纷低下了头,昔日太尉郭禧和司徒刘宠在第一次听闻李义之事时,就希望通过拉拢并州世家的家主,大司农郭全来示好关西党人。结果……就是因为众人的不配合,最终导致郭全一气之下辞官返回并州。

  同时,也让司空许训这位一直犹豫不决的关东党人,下定决心倒向宦官。

  就在气氛无比尴尬时,一旁的陈耿开口打破了沉默,“那不知袁公有何主意?那杨氏的胃口可不会小……”

  “关西党人大多耿直忠厚,就算胃口再大,也不会过分。嗯……杨光禄之子杨文先博学多闻,可为议郎!至于杨光禄,吾在这司徒之位,已经坐了四年,有点长了……”袁隗抚须沉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