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二百六十一节 双寇(1)

绍兴十一年春,第一批燕王铸钱发行。

  没有引起任何波澜,因为这些钱跟赵构铸造的钱没什么区别,同样的金属比例,铜只占六成。铸钱的制度是,一贯钱,用铜三斤十两,折合五十八两重,用铅一斤八两,折合二十四两重,用锡八两,大致是铜六、铅三、锡一的比例。

  市面上的铜价是铜钱的两倍,就是因为铜钱并非纯铜,又因为铜钱融化后有流失,还有杂质需要清除,成本较高,所以才能避免熔铸。除非超大的熔炉,否则不大可能得到这百分之一、二十的利润。

  现在山东的铜价已经下降到了铜钱的一倍半,基本上跟铜钱含铜量相当,但铸钱依然是亏损的,因为还要加铅、加锡,还有手工费,燃料费等等,铸造一贯钱,依然要花掉将近一贯半的成本。

  不过李慢侯铸造铜钱,目的仅仅是为纸币作为储备,所以铜钱不需要铸造太多,只要保持兑换比例,就能通过大量印刷钱票拉平成本。甚至有大量钱息可赚。

  本来是打算铸造跟钱票挂钩燕王钱,后来考虑到其实南宋大量铜钱是储藏在官府,那是一笔巨大的不动的存款,因此李慢侯才决定,铸造跟南宋一样的绍兴通宝,目的是将燕王钱票跟南宋的铜钱也挂钩,这样钱票信用更足,储备在临安府库里上千万贯常年不动的应急铜钱,就是一笔最好的储备。

  当然名义上,燕王钱票只跟燕王钱挂钩,燕王铸造的绍兴通宝背后多一个燕字,而且加上炉批号,第一批就是一,每年熔铸一批,因此可以相当于纪年钱。

  金银票已经流通数年,目前信用很好,虽然做不到在每座小城都能兑换,可在通都大邑,都有兑换所,保证一比一的兑换率,信用很好。因此大量流入江南地区,侵蚀江南地区的货币体系。

  尤其是银票,已经取得了大额交易的计价权,港口大宗贸易商开始习惯用小平银计价,因为特别稳定。民间小额贸易,则用铜钱计价。金票目前反倒是地位尴尬,既不用于计价,也不进入流通,基本上是大户人家的储备,而储备金票,又不如储备真金,因此流通稍差,倒是在海外贸易中,大量需求。

  主要还是因为黄金价值太高,一枚小平金就是十贯钱,甚至更高,很少有货物需要以十贯这样的单位计价的。一贯小平金,等于万贯铜钱,怎么流通?

  所以大宗贸易用银,小额买卖用铜的情形,大概还会维持很久。这是现实,李慢侯也不想强推,那样成本太高。顺势而为,向来是他理政的核心哲学。

Gesperrtes Kapitel

Unterstützen Sie Ihre Lieblingsautoren und -übersetzer be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