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十一章 刁刁 刁难的刁

刁刁不禁发出哑铃般的笑声,“别啊,我才是工具人,你不是啊。”

  “有劲,这条广告除了暴露出自身的有钱搞补贴,其他的我都看不出来。”布华大哥默默在群里给了一个赞。

  这群孩子天天看的是什么啊?现在都流行跨学科研究多学科交叉了吗?现在要研究从表面看本质了吗?看自己客户的本质还没看够吗?还要看其他品牌的本质吗?

  “别啊,我只是昨晚看了个讲解商家补贴的视频,那个up主现在可火了,叫全魔仙人,他讲什么火什么。”刁刁又笑了,热衷于刷C站的她总能找到千奇百怪的视频,增长奇奇怪怪的知识点。

  话锋一转,刁刁的日常疑问又出现:

  “布华大哥,做广告,总跟我自己信奉的朴素消费观相悖。”刁刁的日常疑问又出现。

  广告总是在宣扬消费主义,让logo=社会标签,商品=社会地位,买了商品=拥有怎样的美好体验。数不尽的比稿方案里,总是宣扬该品牌能像乔布斯的苹果一样,改变世界。

  有的广告,将要售卖的产品或服务广而告之;

  有的广告,试图讲一个感动天感动地感动消费者的故事;

  有的广告,试图建立品牌人设,输出奇奇怪怪的价值观;

  有的广告,是扬长避短,更是产品性能缺陷的遮羞布。

  将低配产品包装为”年轻人必备“、”青春版“,将商家产能不足、产品延迟下线包装为“匠心制作”、“慢工出细活”,将够不到的奢侈品门槛包装为“轻奢”。

  比如这个“领车,领500”广告,也是清库存的包装说法。

  简直比高伟基天天抠方案错别字,然后说自己是整个项目组最辛苦的人一样虚伪。

  天天说自己最晚下班就是最辛苦的吗?工作效率、工作安排、工作思维模式不考虑改进一下?

  ”辛苦“这个父辈流传下来充满生活重担意味和艰苦奋斗精神的词汇,也变成了”不务正业“、”能力不足“、”效率过低“的包装美化了。

  刁刁的朴素消费观认为商品就是商品,具备使用功能,满足个人审美、喜好和欲望,在预算内,就可以了。

  例如说,一个上十万星币的包,就包本身,她是不会买的。但如果是有目的性进入某个圈子以完成任务、拿下订单什么的,作为一种高级装逼融入圈子工具,她是可以接受的,哈哈,举个例子而已。

  “广告是为品牌做的,消费主义是社会的看法,我们工作是为客户品牌服务,与社会看法产生矛盾不可避免,与个人消费观产生冲突也无可避免。立场不同,自然看法不同。”

  布华大哥这样解释道。

  果然写ppt写多了,连微信聊天都这么书面化,官方、客套而不失礼貌,句式都是详密的逻辑推导,和一个清晰的观点。

  但用“立场不同”这个理由来解释,但又好像没解释,点不透,意犹未尽。

  也许这就是刁刁困惑的地方,工作输出的价值观和自我价值观的矛盾,貌似不可调解。

  犹如戏剧里的变态心理医生,边救人,边杀人。

  戏文里的驱鬼师,边放鬼,边抓鬼。

  他们各有所图,所有的矛盾甚至是精心设计好的全套,看似矛盾实则顺理成章。

  但刁刁图什么呢?她好像只有矛盾的自我拉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