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六一四、下葬风波

车上。

  顺子手里拿着资料,了解着有关信息。

  他们这次关注的是一位老太太。

  这位老太太姓张,嫁给了西王桥村的一位王老汉,临到四五十岁时,给王老汉生了一儿子,名叫王文成。

  除了这些基本信息,还有一些邻里的说词。

  据传,这张老太太是二婚,前头还嫁过一户人家,至于有没有儿女,为啥改嫁,这些都没详细记录。

  他们赶到西王桥村时,正是下午时分,两点刚过一刻。

  西王桥村里已经是热闹一片。

  看来他们来的正是时候。

  顺子让朱子康在路边停了车,然后混入了街道两旁的围观人群,尾随着送葬队伍,听着吹吹打打,一路向西而去。

  路两边的围观人群指指点点,讨论的都是‘谁谁谁哭的比较痛’、‘谁谁谁不像样儿,眼泪都没掉几滴’等等之类的话。

  别觉得这里人素质低,这一带就这样的风俗。

  要是谁家办了一个红白喜事儿,没些人围观,没人捧场,事儿主还会觉得脸上没面子呢!

  只有这样,在村里人围观下下葬,才叫风风光光。

  送葬队伍走的很慢,那是因为在前面哭丧的孝子,每走两步就会扭头,下跪,向死者谢恩。

  这种待遇,一般只有年迈故去的人才会有。

  若是年纪轻轻就死了,特别是无儿无女的,是不会有这种待遇的。

  因为,这带风土人情中的谢恩,一般都是在跪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若没有养育儿女,自然没人谢恩。

  就在送葬队伍缓慢挪动时,顺子也没闲着。

  他看似漫不经心的绕着送葬队伍观察了起来。

  送葬队伍不是很长,看起来应该是个小家小户。

  为啥这么说呢?

  上一辈的农村,为了响应人多力量大的号召,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生养七八个孩子。

  因此,每当村里有老人去世时,就会几百口人给他送葬,按资排辈的送葬队伍往往都能排上几百米远。

  而这一户人家的送葬队伍,加上前面拉棺的拖拉机,一共也不超过一百米。

  送葬,顺子从小就开始看,所以他一边看,一边跟自己小时候的所见所闻,进行比较。

  边走,他心里边对照着。

  一样有吹手在前面开路,一样的花纸楼,一样的供桌,一样的牌位,一样的拖拉机拉棺材,一样的孝子分站两旁,一样的男孝子在棺材前,女孝子在棺材后后,一样的披麻戴孝,一样的手持哭丧棒,一样的嘴里哭爹娘,……。

  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跟俺们村,没啥不一样!”

Gesperrtes Kapitel

Unterstützen Sie Ihre Lieblingsautoren und -übersetzer bei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