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看看?”
王旭重新打量起这些黄巾俘虏的面容,没想这一看还真是觉得有些面熟,正有些疑惑,没想旁边的王飞倒是先反应过来,突地笑道:“三弟啊!你这是什么眼神?这些不是你家的护卫?”
王旭猛然醒悟过来。
“我说怎么这么眼熟,难道刚刚是父亲假冒的黄巾?那父亲在哪儿?徐伯呢?”
“他们目前在洗漱更衣。”
徐淑笑着接过了话,叹服地道:“王叔真是机智,让大家都扮作黄巾贼,谎称有秘密任务,顺顺利利地就渡过黄河南下,如果不是济阴郡的黄巾将领看中了他们携带的马匹,突然要强行收编他们,导致横生意外,恐怕早就已经到家了。”
说着徐淑又神秘地望了王旭一眼。
“你很可能听说过那个黄巾将领!”
“听说过?”
王旭很快反应过来,心知她的意思是说这个将领在历史上有名声,不由暗自猜测。
会是谁呢?
既然这个人连文雅都听说过,那么就不会是昙花一现的人物,必定在三国历史上与主要人物有纠葛。
这时候,王旭突然想起了那个皮肤微黑的阔脸壮汉,看上去十七、八岁的样子,莫非是……
“周仓?”
徐淑立刻笑着摇头:“不是啦!王叔说他叫廖化,而且颇有谋略,好几次都险些被他阻截,我还以为你知道这个人呢!”
王旭听到廖化的名字,突然兴奋起来,总算是见到第一位三国武将了,当即脱口而出:“谁说我不知道,只不过没有想到是他而已,廖化,字元俭,以勇猛果敢著称,是蜀汉……”
话说到这里,却见徐淑猛使眼色,他顿时反应过来,赶紧闭口收声。
可惜一向好奇的王飞怎么可能不问个所以然?
“三弟,你怎么会认识黄巾贼?蜀汉是什么玩意儿?”
眼见露馅儿了,王旭灵机一动,突地对着王飞身后一指。
“哎呀!好多黄巾贼!”
王飞一惊,猛然转身,凌厉的目光直射而出。
可看到那几个被自己凌厉气势压得莫名其妙的家族护卫,他顿时醒悟过来,回头一看,却见王旭已经拉着徐淑跑得老远,不由挠着头苦笑。
“不说就不说,干嘛总喜欢用这种招数!”
…………
王旭和徐淑跑到中军大帐,坐了没一会儿,梳洗过的王谚和徐瑞就寻了过来。
“我儿勇武,真是替为父出了口恶气。”
王谚喜笑颜开,精神振奋地走了进来,径自寻个位置坐下。
“旭儿,不知这一战损失如何?”
“暂时还在统计之中,但孩儿可以肯定,伤亡绝对在百人以内!”
“这你可估计错了!”
王飞的声音突然传来,伴随着话音,他与王稳大步走进了帐内。
王旭眉头一皱。
“难道伤亡超过了一百人?”
王飞爽朗一笑,看了看身旁的王稳,语带兴奋地说:“刚才王稳已经做完伤亡计数,此战我们一人都没有阵亡,只有七人伤势较重,但只要调养得好也没有大碍,至于其它人都是些皮毛小伤罢了。”
刹那间,众人喜上眉梢。
王谚更是不可思议地摇了摇头。
“你们几个毛头小子竟然打出这样的战绩,太令我意外了!”
“父亲不用太过夸赞,这些黄巾连铠甲兵器都不齐整,不过就是拿起兵器的百姓,此战也只能说是白捡的功劳罢了。”王旭摇摇头,不想过多议论这场战斗,转而问说:“父亲,你是从北方回来,可知道黄巾贼寇眼下的形势?”
提到这个,王谚的神色也严肃起来,眉目间隐隐有些担忧。
“这黄巾贼寇以张角、张梁和张宝这三兄弟为首,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共分三十六方,各方设立一渠帅,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而且发展极为迅猛!”
“三十六方全部都成功造反?”
王旭惊愕出声,有些不敢相信,历史上的黄巾起义可没有这么成功。
一旁的徐淑也是目瞪口呆,急声询问:“王叔,您确定是三十六方都起来造反了吗?”
“我确定!”王谚没有任何犹豫,语气也非常肯定。
旁边的徐瑞想了想,补充着说:“不仅如此,沿途我们还听说他们准备在三十六渠帅下面设置七十二部众,以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星为名!”
靠!这是水浒传还是三国演义,张角怎么会搞出这种东西?
王旭心中暗暗痛骂。
可还没有等他回过神来,徐瑞又扔出了一个把他和徐淑惊得险些晕厥的消息。
“黄巾贼的内部都在传言,说这些都是张角的幼子在谋划,而且这个张角的幼子天赋惊人,深得张角喜爱,最奇异的是,这人的生辰居然与少主和淑儿一样,连时辰都不差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