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八十七章 威震高原(二)

  “呜呜”的牛角号声在原本清寂的山谷中猛然响起,顿时惊得雀鸟四散开来。紧接着,一声声号令低喝沿着长长的队伍从头到了传开,先前正踏步疾进的战士纷纷停顿脚步,阵形也变化起来。不过一刻工夫,除去前锋驰往江边查探外,其余各部按照军令,结成防御阵势,原地待命。

  中军的大旗下,一众吐蕃军官围着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正在商议军情。

  只见马重英面前摊着一幅绢图,他手指着其中河流拐口处,镇定自若地道:“勒白,你现下便带领五千前锋从此处渡河过去,如果碰上唐军,便可一战,以便查探敌军虚实。”见那人拱手领命,他点了点头,又道:“扎西多吉,你传令后军上前,沿右边山林处结阵防御,虽说此地已经由哨骑巡视,而看样子唐军也是才到,但还是不能大意,后军人少,而且我们本来就没多少辎重,现下回军更不须多虑,所以由后军执行最好,免得浪费兵力和时间。”

  言及此处,他略一停顿,似在考虑是否妥当,接着便掉头对着一名矮小精实的汉子道:“丹巴,你速去青瓦渡,指挥在那里待命的部队赶紧渡河,而后折往东去,无论前锋是胜是败,都要给我咬住敌人,能一举击溃之最好,至不济也要拖住对方,让我主力大军从容过河,你可明白?!”

  那人脸上坚定之色一闪即没,随后躬身应道:“末将领命,定不负将军重托。”

  马重英见分派妥当,便挥手令众将散去,各自准备。于是又一片号角声中,各将骑马往来,原本驻足不前的吐蕃大军迅速开动起来,前,中,后三军立时将阵形再度变换,数十名哨骑一马当先,往河边赶去。

  澜沧江大石渡北面,几名吐蕃士兵沿着大江来往勘察,当前锋大将勒白率领大队赶到时,这几人已经大约查探完毕,分别进禀,称江面并无特别之处,水流也是正常,看来唐人的确是匆匆而来,尚未抵达,否则如何肯放过这截断江流,水淹大军的绝好机会,虽然吐蕃人并不会中此奸计。

  随着一声令下,前锋大军迅速搭起六座浮桥,五千士卒井然有序地渡河而过。他们要抢在前头,到达对岸,建立阵地,否则若被唐军半渡而击,必定损失非常。虽然听马重英所言,这些士兵不过是为探敌人虚实,但在勒白看来,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那是再好不过。

  大约一顿饭的工夫,五千吐蕃士兵已经全部过河,勒白看着正乱哄哄忙着布置阵形的麾下大军,不禁眉头一皱,不过他还是暗自庆幸己方能在敌人之前到达此地。虽然初来乍到,士卒尚未结阵完毕,但两边密林中经探察,毕竟没有发现唐军伏兵,只这一点便能让他安下心来:吐蕃军已经站稳脚跟。至少暂时如此。

  他自然不知道,此刻在与吐蕃人相隔不到二里的地方,两千唐骑已经排成整齐的队形,正静静地等待着上头的命令。稀疏的丛林中,一片宁静,只有马儿的响鼻声和时不时传来的鸟叫。

  忽然间,一骑从远处飞奔而来,那人来到一名青年将领面前,躬身而道:“禀报瑞王,敌人先锋已经过河。”

  闻听此言,只见一丝冷笑浮上这员大将瘦削俊朗的脸庞,却听他也不多言,只一挥手,朝身后众军喝令道:“出发!”于是,蹄声隆隆中,两千唐军逐渐由一条绵长的散线收缩成一柄利锥,尖部为首之人正是由一众亲卫护持的瑞王李佑。

  得益于暗中潜伏的数名哨探,唐军选择的攻击时机正是吐蕃军刚渡河完毕且尚未布成防御阵形之时。

  正忙着将不多的拒马排列阵前的吐蕃士兵突然听到了沉闷的响声,这种声音对于久经沙场的老兵来说,再熟悉不过,那是只有上千骑兵踏地而过时才能发出的。心下惊慌的吐蕃士兵在老兵们的带领下,扔掉手中的拒马,木头,赶忙跑回己方阵去,他们知道就凭这些东西,根本不可能阻挡敌人大队骑兵的冲杀。与其白白送命,还不如回到己方阵中,何况,上面也没有下令必须冒死抢在敌人之前完成此任。

  只是即便如此,还未等那些跑回的吐蕃士兵喘上一口气,马蹄声便由远及近。不过数息之间,唐军骑兵便沿着山林大道飞驰而来,那一枝枝丈长的马槊发散着令人窒息的恐怖,仿佛尖利的槊尖已经染上殷红的血色。

  眼见敌人飞马来到,不用军官们大呼小叫,久历战阵的吐蕃士兵便主动以最快的速度架起长矛,后队则将弓箭手排好。只听带队将领一声令下,顿时密密麻麻的长箭划过天空,如雨滴般砸落在唐军骑兵头上。

  但如此之短的距离,不容吐蕃人射出第二轮箭,唐军便冲入了对手阵中。吐蕃人列阵前端的长矛手并没有成功抵挡住对方的冲锋。笑话,千余名矛手如何能挡住唐军两千骑兵的正面冲击。那连唐军马槊一半长度都不到的长矛不过掀翻了几十名敌人骑兵而已。就在这人仰马翻之际,唐军铁骑已然冲入敌阵之中,那随意翻刺的长槊有如灵蛇一般,吞噬着一条条生命。

  李佑知道此刻必须要狠,如此方能唬住对岸尚未渡河的吐蕃主力,使得从左边绕道而过的高秀岩部有机会从敌人侧翼密林中杀出,这才是他真正的伏兵。

  只见他运足内力,振臂高呼道:“众军听令,杀无赦,不收降!”短短一句,如雷鸣一般,响彻在战场之上。唐军振奋之下,随着李佑往来冲杀,一时所向披靡,无人敢撄其锋。

  望着对岸紊乱的人群和阵形,马重英知道勒白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但他暗自盘算,想必此刻丹巴的奇兵已经在路上,一旦那八千大军及时赶到,整个战场形势必将为之转向,到时已经往来冲杀多时的唐军骑兵必定已成强弩之末,再加上渡口附近地势又是偏窄,不利于骑兵展开。“这般一来,瑞王殿下,我看你还能折腾多久!”连一向沉稳淡然的马重英此刻也不自知地换上了一脸阴狠。

  眼见吐蕃兵阵势虽乱,却无溃败之象,李佑大感心烦。原来按照他的计划,唐军放敌人前锋过河,然后施以雷霆打击,如此则吐蕃军为救援己方并巩固渡口,必然遣军增援,说不定便是全军压上。而与此同时,一万唐军步卒便在高秀岩带领下,往西面翻过一座小山,再于澜沧江上游渡江,潜行至吐蕃主力侧翼,在其半渡时,一举击之,必能大获全胜。

  只是,眼下吐蕃人既未增援,形势虽然有利于唐军,但他也无把握便能在这一时三刻彻底击溃对方这些步卒。若是吐蕃人保留主力,隔河观战,那高秀岩又如何出其不意呢。只怕到时一万士卒迎头撞上了吐蕃主力,未必能讨得了好去,何况一个不慎,还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他心中暗暗焦急,无奈之下,便领着众军直冲这队吐蕃军的将旗之处而去。只求能一举击杀敌将,乱了敌人军心,就此瓦解该部吐蕃军的斗志。

  只是就在他率军突入敌人中军,眼看那个浓眉大眼的敌将就在十步以外时,低沉的号角声由远及近,传入李佑耳中。他听得很清楚,这决不是出自唐军,何况己方目下只有一支两千人的骑兵部队尚在离此地五里外待命,而那号角声分明是传自右边树林之中。

  眼见那人听着号角声,顿时大为兴奋起来,大呼声中,此人身边亲卫也是昂然振作,李佑见此情势,知道事机不妙,不用多想,定是吐蕃援军到来。只是望着突然从林中如潮涌出的吐蕃士兵,他心中不解,那马重英何时在此伏下这支兵马,难道自己计策已经被他识破?但他心下郁闷归郁闷,却也知道此刻优势正逐渐倾向于吐蕃一方。

  唐军骑兵在李佑率领下,左冲右突,不知杀了对方多少士兵,却只觉那吐蕃人越来越多,不到一刻工夫,已经隐然有包围之势。李佑见状,心知不能再做耽搁,于是命人点了号炮,巨响之下,数里可闻。现下他才知道马重英此人果然厉害,自己以身诱敌,反倒在不经意间被对方以奇兵突袭,闹得这般灰头土脸,还要求助于己方伏兵,否则是否能够杀出重围还是未知之数。

  但五里多的路程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是一时半会二便能到的。眼看身边士兵越战越少,李佑暗自心惊,他知道如果长此下去,必定会被敌人团团围住,最终力战而亡。虽然心有不甘,但毕竟大局为紧,他咬牙下令全军撤退。只是来时容易,去时难,此处地势虽然平缓,但两边是大片密林,兼之道路不宽,是以唐军虽仗着骑兵马快,但却被汹涌而至的吐蕃士兵挤在阵中,又如何能说走便走。

  李佑却也顾不了这许多,他心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战死此处,实于大局无益。所以,心中既然决定,他便领着身边众亲卫奋力朝着吐蕃军最弱处袭去,以求能打开局面,突围而去。只是,似乎吐蕃人也发现了他这个入寇其心腹之地的元凶祸首便在此处,一时间号声数响,只见对方士兵不断冲来,毫不畏惧。而李佑等人往来驰骋多时,却始终不能突破敌阵,身边亲卫反倒接连摔落马下。

  就在他剑眉紧锁,拼力冲杀时,阵阵蹄声,宛如仙籁之音一般,传入耳中。前方林荫大道上,渐渐出现了一些朦胧模糊的身影,只是那高高竖起的大旗却清晰可见,上面赫然绣着偌大一个“唐”字。

  起点中文网 www.cmfu.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