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484 画了个圈

  厘金这东西起源于清朝。可清朝立国之初是没有的,偌大的疆域,基数庞大的人口,加上番薯、玉米之类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客官上稳定了清朝统治的同时,也增加了清朝的税赋收入。所以一开始清朝根本就不需要厘金这东西。等到了太平天国年间,全国烽烟四起,漕运中断,八旗兵丁不堪一战,只能依靠民间的地主武装。

  可即便如此,国库空虚之下,也没法拨款给剿灭太平天国的练勇地主武装。怎么办?而且老百姓早已不堪盘剥,稍有差池必然会逼得老百姓倒向太平天国,或者干脆揭竿而起。而单纯的指望各地乡梓士绅们的募捐也不是长久之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先是有人带了头,在江北大营的管辖区域内设置关卡,征收厘金。

  所谓的厘金,意思就是百抽一。到了后来各地纷纷效仿,所抽取的税赋也不仅仅是百分之一,最高的能达到百分之二十。这等于是清朝将税赋的重点从农业税转为商业税。

  不可否认的是,正是靠着厘金所收取的税赋,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才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拉起了湘军、淮军,继而覆灭了太平天国这场声势浩大、绵延持久的大起义。可这东西实在是一把双刃剑,的确可以解决各地军队的粮饷问题,节省大笔的开支。可弊端是等于将财政权下拨给了地方。地方有了自主权,那些领着地方政府饷银的军队怎么还老老实实听中央政府的?这年头可没什么爱国主义,当兵吃粮,谁给银子自然给谁卖命,有奶就是娘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一旦厘金制度推行起来,就等于将大明推向了另一个深渊。长此以往,也许要不了多少年,南明内部就得出现军阀割据,名义上听从弘光政权,内里听调不听宣,阳奉阴违。

  而申晨出具了一份令人咋舌的数据表格,如果不推行厘金,那么南明政府每年至少会背负上一千二百多万两白银的负担。当然,她所说的负担不仅仅包含着军队。还包含着各地官府、藩王、衙门之类的总经费。

  两难啊。身处南京的穿越众为申晨的不负责奇想争执不休,看样子短期之内是别想有结果了。相应的,马士英的裁撤军队计划也停滞下来。

  与此同时,上海县却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扬州战役五月底底定,六月中旬的时候,周毅等一帮子合伙买下上海开发权的穿越众火急火燎的就赶来了。跟随着补给舰队,不但带来了大批的粮食,还带来了大量的建材、工具。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