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三百 零一章:三谏太子

东面的门上挂着“参谋部”的字样。

  “部”虽然有很多解释,但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三省六部制。

  正是这样的联想,这些人齐齐的看向李靖。

  李靖推开房门,将众人引进屋内。

  前面进去的人立刻就发出了惊讶声,后面的人急切的想知道前面的人看到了什么。

  屋内除了桌椅板凳之外,只有两样东西:桌子上的长安城的沙盘和墙上一副长安城的舆图。

  舆图是古代地图的称呼。

  舆的意思是车的底座,用来承载物体的,因为地图上载有山川、城镇、四方地物,所以古人就把地图叫作舆图,把地理学叫作舆地学,甚至把看风水叫作勘舆学。

  现代的中国,大致有三个地方有着详尽的地图。

  第一是部队。分散在海陆空航天导弹等各部队手里;第二是地质局。没有地图还搞个毛线的地质勘探和测绘啊;第三是人防办。各地人防办的地图不但标注了有可能遭到来自何方的海陆空的打击,还有向何方疏散居民的地图。

  但古代中国的地图只能是皇家来掌握。如果私人绘制和收藏地图,结果只有一个:以谋反罪处理掉。

  虽然地图只能是皇家来掌握,但有权利观看过地图的人肯定不少。

  在场的人不是没看过地图,而是没看过这种形式和详尽的地图。

  墙上的地图同样是长安城的地图。

  这幅长安城地图,除了宫城的部分是空白外,城内所有的内容都被标注了出来。

  城墙多宽多高、每个坊区有多少住户和人口、每个坊区水井的位置、各个显贵住在哪个坊区、坊区与坊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总之,任谁看了都会得出一目了然的评语。

  古代地图的通病是,注意大的方向而忽略局部的细节。这种情况,直到宋朝时期才得到改善。

  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南宋时期的《禹迹图》显示,该图无论是艺术性还是科学性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比如对黄河、长江的表示,与今天相似度很高。

  《华夷图》与《禹贡图》是正反面,成图的时间略晚,风格明显不一,科学性跟美学性略低。它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新疆方向,楼兰、鄯善、莎车、碎叶、葱岭、疏勒河……还有一个证明主权的大唐安西都护府,都刻画得非常情楚。

  除了细节之外,现代人熟悉的公路线、代表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的那种圈圈、不同行政区的界限等等,在古代地图都很少或得不到体现。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