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两百三十七章:不言而喻

两天之后,杭州苏若才有信息飞鸢来到,让吴迪就近一定回一趟杭州,日昌隆可能会进行内部权利调整,这个时候正是吴迪入主日昌隆的最佳机会,让他务必提前回去。

  吴迪想了想,觉得也确实应该回去一趟,离开杭州已经快半年了,这次是要带着丁建鹏组建杭州科研基地的,不管黄金的事情怎样了,这次事完之后,就立即动身,就是不知丁建鹏那里进展的怎样了?

  正想着哪,手下来报,丁建鹏回来了!

  见到吴迪的第一句话,丁建鹏就说道:“黄金找到了!”

  “什吗?”吴迪大惊。

  丁建鹏倒是不着急,没事一样,给自己倒了杯茶,轻松地坐了下来,看着吴迪着急的样子,他微微一笑道:“先别急,听我给你慢慢说”

  原来,丁建鹏这段时间,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那个地下水渠的工程,一方面赞叹古人的奇思妙想,一方面琢磨整个水渠的具体工作原理,终于被他发现,原来整个水渠的作用就是保证整个黄淮上游地区不发生水灾的关键所在。

  自古以来,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都是水灾的频发地区,而这里又是中原地最核心区域,多少年来,当权者都在致力于解决这个千古难题,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但古人还是有很大的聪明才智和超凡的毅力的,这种地下水渠的发明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虽然它的规模小了些。

  其实在宋代,中国人对于水利和河道的利用已经有了很高的利用方法,根据《宋史》记载:仁宗时期淮南转运使乔维岳负责治理淮河,创建的二斗门,是复闸形式的运河船闸,从而提高了河运能力,这种复式船闸的发明属于世界首创,在《梦溪笔谈》中都有着详细的记载。

  沈括还将这种技术的应用效果做了描述,天圣年间,扬子江监真州(今江苏仪征)段采用复闸后,每年节约了500名工人,一百二十万钱。以前船只能装载三百石粮食,闸建成后,可以通过四百石粮食的船。

  地下水渠的这一片地区属于淮河的南岸,湖泊众多,从目前的探查结果来看,水渠的覆盖范围包括了焦岗湖、瓦埠湖、高塘湖等湖泊,沿途找到的水井达到了八十几处,但大多数已经废弃和损坏掉了,并且丁建鹏告诉吴迪,这个水渠并未修完,而只是个半成品,至于为什么没有修完,丁建鹏判断可能是地下水位上涨和底下岩层的断裂……

  “那你说的黄金是……?”吴迪最关心的还是事情的关键。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