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六三四章 笑话

徐亨试着按照父亲说的角度,去联想了一下这些年江南地区的诸多改革政策,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确实,这几年江南几府尝试的改革,一些看上去和他们这些做买卖的没啥关系。

  今天变个亩税、明天搞个青苗贷、后天往南洋送人、大后天改革漕米为税银、大大后天取消大米进口的船费……

  许多变化,看起来和工商业无关,甚至和这些搞海外贸易的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可当这一切多了之后,后果慢慢显现出来了。

  先是亩税改革,紧接着就是青苗贷。两者结合,使得松江府地方原来出现的“主不如佃”的情况,立刻发生了扭转。

  原本大量的小自耕农卖掉自己的土地,去靠租士绅的地种。一大原因,就是大顺把人头税、其余杂费,摊到了土地里面,而士绅是可以免去杂役和大量摊派的,实际上国税的负担确实是按地收钱,但地方税的负担基本全压在小农身上。

  亩税改革之后,地价上升,自耕农不再卖自己的土地,而是视若珍宝。

  紧随其后出台的青苗贷,当然松江府的青苗贷和两淮地区还不一样,松江府的青苗贷是需要土地抵押的,只贷给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

  纯佃农要么去南洋、要么去工场做工,不会给维系佃农这条活路的。

  松江青苗贷的出台,使得松江府的自耕农更加稳固。

  其实,也并没有使得佃农更加悲惨。

  虽然,国税增加实质上是对士绅加税。

  而对士绅加税自然转嫁到了佃农身上。

  但是,这和此时英国济贫法住房补贴下的房租问题是一样的,如果不对士绅加税,士绅就会心慈手软降低地租吗?地租和加税无关,只和佃农的承受极限有关;房租也和持有房子的成本无关,只和租住者的承受极限有关。

  这两手政策一打,至少在松江府以及周边地区,使得借贷利息急剧下降,土地收益率急剧降低。

  这是“合法”的政策变动。

  而“不合法”的手段,自然就是利用大顺开国之初紫禁城里那块“敬天爱民”的牌匾为大义,用各种手段杀鸡儆猴,打压在工商部名单上的豪商在国内别处买地投资。

  这几套政策下来,这些一开始没感觉有巨大影响的海商,忽然发现他们的资本,被刘钰锁住了。

  就像是挖了个水池,用各种手段堵住了别的缺口,只留下了三个缺口:定死了额度的海贸、南洋开发、新兴工业。

  要么,往这边流。

  要么,憋死在池子里。

  资本要流动才有利润,肯定不想憋着。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