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七零三章 皇权的超然

牛从昀是否读过《辛昂传》,与皇帝让他去读《辛昂传》,当然不是一回事。

  既说了让牛从昀去读辛昂传,其实也就等同于皇帝在暗示牛从昀:放手干,有事我给你兜着。

  在背锅这件事上,李淦这个皇帝还是做得很有觉悟的。

  至少遵从他意思去办事的,他是勇于把这个锅背起来的,因为大顺对大明最后几年的事记忆比较深刻。

  看着眼前这俩人,对他们的表现,皇帝心里还是非常满意的。

  虽然满嘴都是新学问的那一套,但皇帝也不是很担心,而是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实际上大顺走到今天,李淦又经历过刘钰的那一次赤子之心宇宙之悲,很多事虽然不想承认,可也不得不承认,过去的路已经走到尽头了。

  这几年涌现出的能吏,全都是和新学有关人,至少基本都是新学所染。

  这也不是偶然,因为随着虾夷、鲸海、南洋等地的开发,民间资本的活跃,也只有那些地方能够表现的足够亮眼。

  就好比在河南做县令,就是当出花来、天纵奇才,又能做多少事?

  可要是在那些民间资本投入的地方做县令,古板守旧的很难出成绩,而脑子稍微活跃点的能够活学活用那些新学问的,就能够表现的极为亮眼。

  一个台湾府,短短十年之内涌入了至少不下100万两白银的投资。

  垦荒、大米种植园、造船桧木经营所、金矿、海军基地投资、为将来收复吕宋提前准备的军营……民间的、官方的投资,不断涌入。

  运河被废,海运兴起,这是资本愿意投资稻米种植园、垦田的基础。

  而资本,又可以使那里人口激增。大顺缺金缺银缺铜,就是不缺劳动力。

  有钱,就有政绩:丁口激增、税收暴涨、废运河之后供应部分经营所需之漕米、军舰建造的桧木保证充足,这些当然都是政绩。

  而若在河南之类的地方做县令,天大的本事,也弄不到上百万两的投资,怎么会有亮眼的政绩?

  大顺又是个宋明理学破而不立的王朝,文化上对前朝差点亡天下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反思的主流就是:扯淡的太多、干实事的太少,义要从利上体现,而不是空谈义理心性。

  而要在这心民间资本开始活跃的地方做出政绩,就不能死抱着十三经了,就不得不去接触新学问。

  与爱好无关。

  与信仰无关。

  与升迁有关。

  军队这边就更不用说,新学传播的重灾区。

  李淦很自信自己可以把握的住,但这种皇帝一般都会觉得自己很牛批、自己的儿子肯定不如自己。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