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完ICIN-2F/Cl的最后一步反应,许秋开始处理IDTT第一步的反应产物,也就是中央苯环(B)上连接两个酯基的TT-B-TT结构。
点板展开剂用的是1:1体积比的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结果显示,主要产物点比较深,产率应该不低,毕竟合成了24个小时以上。
许秋判断,这种需要较长反应时间的反应,或许比较适合微波反应器,估计能够缩短不少的反应时间,之后可以试一试。
邬胜男之前也是有过柱子的经历,但没有用过这种高级的高压液相色谱机器,都是手工过柱子,过一个柱子可能要花费一天时间的那种,她现在看到这种机器,自然是两眼放光,惊呼“居然有这种神器”。
之前这个反应产物停留在过柱子的前一步,已经完成了拌样,现在可以直接上柱。
许秋从之前用过的一次性空白柱中,挑选了两根还比较干净的出来,和邬胜男一起完成装样。
说起来,这种一次性的空白硅胶柱,许秋之前联系了厂家,本来想买一批的,毕竟用起来很方便,但打听到价格,大的几百软妹币,小的也要好几十软妹币,想了想,还是没有买,自己填柱子最多多费十分钟的时间,就能省下几百块钱,还是给魏老师省点经费吧。
装好柱子后,许秋一边操作仪器,一边给邬胜男讲解:“我们这台高压液相色谱仪,可以实现30-60毫升每分钟的流速……”
采用的溶剂参考了点板时的展开剂,A/B溶剂分别选择了二氯甲烷和石油醚。
过柱子比较顺利,许秋和邬胜男两根柱子,一共耗时三个多小时,产物均分离、提纯完毕,得到的两种材料,最终产率均在80%左右。
在此期间,许秋同时提前重蒸了四氢呋喃(THF)溶剂,并做好了下一个反应的准备工作,韩嘉莹从低温物理实验室那边打了液氮归来。
许秋也拿到了学妹H21和H22体系的器件效率,同时引入硫原子和噻吩侧链的H22给体材料,性能更佳,和学姐的IDT-T(EH)-ICIN受体单元结合,最高效率达到了7.62%。
虽然效率的提升幅度相较于H1x以及原初的FTAZ材料并不大,但是更重要的是丰富了给体库的选择,之后有新的受体材料出来,一下子就可以和一大批给体材料进行结合,更容易取得效率的突破。这种对于材料的优化很难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试错。
有了液氮,许秋继续IDTT单元的第二步合成,低温反应,用正丁基锂引入侧链以及羟基。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