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王岳的语气坚定,可唐寅依旧想得到朱厚熜的回答,为此他努力挺直腰背,让身体更加笔直一些,离皇帝也更近一寸。
只是他摔伤了膝盖和腿骨,根本没法受力,才短短的一瞬,就已经冒了汗。但唐寅却不肯放弃,他努力梗着脖子,等候着天子的回答,他深信自己忠心的陛下,不会让他失望的,就像一直以来,他都没有让自己的支持者失望一样。
“朕立刻就会下旨,兴学要列到每一个地方衙门的考评之列,朕还会拿出专款,总而言之,朕会尽力的!”
唰!
眼泪顺着唐寅的双目涌出,他拜倒地上,不停磕头谢恩。
果然,果然是他仰望的嘉靖天子,大明的中兴之主,太祖和太宗之后,最大的圣明天子,从今往后,天下的年轻人有福了。
唐寅感激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哪怕就在这一刻死了,他也可以含笑九泉了……不过还不可以,还有一件事,他要做完,唐寅在送别天子之后,就立刻着手,将自己这段时间撰写的兴学疏翻了出来,他要仔细酝酿,把这封奏疏彻底完善,然后递上去,推行天下。
唐寅酝酿了太久,做为一个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做为一个从巅峰跌落,一蹶不振几十年的苦命人,大起大落,让他十分了解民间穷苦人读书的艰难。
以江南之富,最多也只能支应三成学童入学读书。
因此兴学绝对不能只靠民间的力量……朝廷必须要广泛,公平,建立学堂,不只是现有的官学体系,包括蒙学。
按照各地人口比例,设立学堂,然后通过考试,逐步向上升级。
比如在蒙学表现好,通过了考核,才能进入县学,县学表现好,可以升入府学,乃至升入京城的太学。
针对目前官学流于形式的弊端,唐寅提议,要求学生必须念满三年,才准升学。
而且唐寅还提出了一个最关键的事情,光是下令兴学还不够,必须要有足够的名师才行,因此他提议,各地要设立培养老师的专门学堂。
兴学的核心在于保证财税支持,因此唐寅提议,要单独编列预算,户部给的款项,要直接交给学堂,不许地方挪用,占用!
唐寅奋笔疾书,洋洋洒洒,超过一万言,这是他这辈子,最想做好的一篇文章了。
“唐大人,陛下已经安排了几位名医,就等着大人进京,赶快诊治,大人,快跟小的们走吧!”
看过唐寅之后,朱厚熜就安排了太医,要给他诊治外伤。
唐寅顿了顿,看着送信的人,突然道:“你读过书没有?”
送信的差役愣了,不知道什么意思。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