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零九章 鸿都门学(4)

在赵普未出鸿都门学前,大将军府内,陈琳受召而至。

  陈琳何许人也?

  熟读历史者都知他是后世史学家普遍承认的建安七子之一。

  这个时代的文学家如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皆为世人所熟知,而七子多半却只知统称,而不知其人,其七人分别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之中,唯有孔融因让梨的典故而名扬后世,其他人哪怕才如陈琳也鲜为人知。

  陈琳曾做《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曹操,史书记载,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

  由此可见,其文言辞激烈,文采斐然。

  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急攻邺城,袁尚败走。邺城破,陈琳被曹操俘获。曹操让他担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和阮瑀所作。

  对于陈琳的才华,曹操非常欣赏,以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对于陈琳的作品,有时竟不能为之增减一字。

  但是陈琳其实并非只在文学上有造诣,之前就曾提过这个时代的经学思想是非常务实的,陈琳有大名,而被何进征辟为大将军府主薄,绝不是后世文绉绉的儒士。

  历史上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雒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之后他事从袁绍,多有举荐,可惜也都不被采纳。

  此刻,关于赵普入鸿都门学授课一事,主薄陈琳与卢植一方的傅燮意见大致相同。

  陈琳以为赵普在鸿都门学所讲,名为诗赋音律,可其内容却已经远高于诗赋音律,甚至是借诗赋音律来直言他的政治诉求。

  士人们或者太学生们也许会因此对他有所排斥,可如果卢植因势利导则完全可以扭转这种局面,甚至将之推上更高的层次。

  比如勉励鸿都门学的学生在学习这些诗赋、音律的前提下,如何为朝廷为社稷做更大的贡献。

  太学生们必然因为仰慕卢植,以及赵普的才学,选择相信。

  年轻人最易鼓动,这点并不难理解,甚至士人公卿们往往会利用太学生们来控制京师周围的舆论。

  何况,那首诗赋以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词曲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以陈琳之才学也唯有叹为观止,如此可能传扬后世千百年的文章,稍加利用,定然能让太学生和年轻的士人们深信不疑。

  最后,陈琳建议,“大将军,我以为此刻不可与大势相违,如果我等相助赵普。无论是卢令君,还是这位才华横溢的赵侍中,都会感激大将军,这事百利而无一害。”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