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一百二十九章 荀彧(2)

荀彧给曹操的建议是奉主上以从民望。

  《三国志·卷十》记载:“建安元年,太祖击破黄巾。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太祖议奉迎都许,或以山东未平,韩逼、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彧劝太祖曰:“昔汉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

  关于荀彧的功绩,从史书的列传中就可窥见一二。

  《三国志》列次叙传,《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将他、他侄子荀攸和刚才提到的贾诩,合传列为曹操首席三大谋士。荀彧排第一。在曹操所有非曹姓宗族里,排名第一。

  史书记载的荀彧容貌俊美、爱配香囊,曹操的儿子曹植称他“冰清玉洁”,司马懿也言“书传的古人我不知道,反正近百十年来,我见过的贤人,没超过荀令君的。”

  曹操直接直接将荀彧比作张良,“吾之子房”。

  由此可见,荀彧在当时的士人之中,乃是第一等人物。

  不过,荀彧和大部分的谋士都不同,他和早期的诸葛亮很像,两人都并不怎么跟上战场。

  曹操身边的谋士,荀攸、贾诩、郭嘉等负责日常进言,都跟随曹操征战四方。而荀彧常镇守后方,就如同刘备进攻西川,诸葛亮镇守荆州,刘备东征孙权,为关羽复仇,诸葛亮镇守汉中。

  著名的官渡之战,曹操跟袁绍相持,形势岌岌可危,于是写信问荀彧有没有什么办法,荀彧回信“扼其喉而不得进已经半年了,应该用奇了。”

  最后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采用奇谋在乌巢烧毁了袁绍的军粮,由此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荀彧的作用其实就是在曹操的后方也就是许都主持日常工作,换而言之,就是让曹操无后顾之忧。

  这看似寻常其实这是非常不简单的一件事。

  后汉的士族,汝南郡和颍川郡两地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汝南是袁氏为尊,所谓四世三公,代代都要进朝廷的。

  荀氏则是颍川郡的世家大家。沮授也是颍川郡出身。两人几乎同时提出迎立汉献帝的主旨,在迎了汉献帝后,荀彧成了尚书令,即天子的秘书。

Locked Chapter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