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novel

第105章 常回家看看

应付完访谈,苏航发现手机信息已经爆炸。

  群里炸了。

  在苏航的身份确认之后,班级群、院群直接爆炸,无数人疯狂@苏航。

  好友申请99+,原本不怎么说话的同学也发来了消息。

  其中多数是膜拜大佬、大佬求带、恭喜恭喜的。

  苏航轻轻摁住那个代表消息的小红点,然后一滑。

  999+变成了一团消散的空气特效,嘭,所有红点全部消失。

  嘶,一种莫名其妙的快感油然而生。

  苏航此刻感受到了这个小功能的方便之处,然后发了一条说说与朋友圈。

  大意就是正在忙着接受采访,没办法给大家一一回消息云云。

  然后挑了几个比较熟的人回了一下消息。

  黄坤老早就看到了苏航上新闻,第一反应就是大叫一声“握草!”,然后跳起来拍大腿,可是一月有余的商务训练让他没有做这种出格的事情。

  他平静地看向边上的同事,然后走到了厕所哈哈大笑。

  在看到苏航那“别开生面”的专访,暗道一声“不愧是你”。

  然后给苏航留了言,他也清楚苏航现在一定忙着应付媒体,所以黄昆没有期待苏航可以很快回复,也就没必要烦扰他了。

  宋玉函就简单多了,只发了一个表情包。

  (o=^•ェ•)b ~ 666 ~

  这很宋玉函。

  假如是他不太清楚或者不感兴趣的方面,他的话都比较少。

  苏航自然也是一个表情包。

  [抱拳.jpg]

  此外,还有两个未接电话。

  让苏航惊讶地是,爸妈居然也打电话来了,不是吧,这个必须打回去。

  “妈!”

  “航航,今天新闻上那个苏航是不是你啊?”

  “是啊。”

  苏航肯定了老妈的说法,没想到媒体的速度这么快。

  电话那边响起了老妈和老爸的讨论。

  “你看,我就说是航航吧,你还一直说我看错了,咱们家航航怎么就不能上新闻、得大奖了?”

  老妈得到了苏航肯定的回复,说话非常硬气。

  “是是是,我这不是没想到嘛,苏航他才大三,同名同姓的那么多……”

  老爸在一旁陪笑道。

  “大三怎么了?咱儿子这叫年少有为。”

  老妈的语气格外得意。

  苏航大概脑补出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概就是苏航上了新闻,被老妈看到了,然后说是自己。

  老爸也许知道这是个什么猜想,觉得这么牛*怎么可能是自家的儿子,绝对是同名同姓。

  另外新闻里对这个年纪班级没说明,所以老爸也就有了底气。

  老妈却是不服气,然后就打电话来自己这里印证了。

  “航航,那这个那啥‘双胞胎数字’证明之后,会不会有什么……”

  老妈没有明说,苏航已经懂了。

  “有的,奖状、奖牌,还有国际大奖等着我去领,奖金也有的,光是学校就奖励了10万。”

  “后面还有一系列的科技进步奖啊什么的,钱也少不了的,今天采访,那个记者都还给我包了几个红包呢。”

  “我这边就不用当心了,妈,那些钱我都打在咱家那张卡里了,现在不缺钱了。”

  老妈在那边沉默了一会,才说道。

  “好好好,不缺钱就好啊,你放心读书,我就知道,读书就有出路的,你不用操心家里,我们很好,现在也不去加班了。”

  老爸也插话了。

  “累了我跟你妈就出去玩两天,别提多舒服了,你照顾好自己就好。”

  “嗯嗯,那没什么事情我就先挂电话了。”

  “好,有空了,这次国庆回来吗?”

  “回,国庆肯定回!”

  确定没什么话要说之后,苏航先挂断了电话。

  虽然说一般打电话要由那个“地位”比较高的一方先挂断,不过有些地方,和长辈打电话,不会说让长辈先挂,不吉利。

  苏航这才注意到,这一个暑假没有回去,或许苏航没有什么感觉,但是爸妈可能会比较思念自己。

  唉,忽略父母的感受了,国庆和中秋都回去一趟!

  苏航拿出手机,却又看到班长发来的一篇推文。

  《艰苦朴素与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与星辰大海》

  主人公就是苏航,招牌照片就是苏航那张吃泡面的照片,即使是现在看,也是极其有烟火味。

  “苏大佬觉得可以不?可以的话我就发出去咯。”

  苏航看了一哈,内容基本没问题,这张图片……也没问题。

  就回了一句“可以”。

  苏航永远想不到这一篇文章,或者说这一张照片会给他带来多少影响。

  好不容易空出时间来,苏航把新论文整理了一下,挑了一个在工程安全领域比较强的期刊《Safety Science》投递了。

  想了想,苏航又特地注明了自己是那个弱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者,这样的话,编辑应该会加快审稿速度,也不敢轻易说自己的数据处理有问题吧。

  毕竟这应该是全球第一篇用算筹作为主要数据处理工具的期刊论文了。

  ……

  另一边,算筹连带着蚂蚁公司再一次被苏航带起来了热度。

  此前,热度主要是集中在算筹软件上的。

  虽然大部分深入了解的人都知道算筹的开发公司就是蚂蚁,但是没有多少媒体去深挖。

  因为没给钱。

  采访公司和采访个人是不同的。

  采访个人,那是给这家媒体带去热度,采访公司,那是给这个公司带热度。

  两者体量不同,目的不同,自然采访规矩也不同。

  公司开发布会,那是得邀请记者,而假如是要采访个人,那就靠记者去找了。

  而假如哪天是记者主动找公司,那么不是大好事就是大坏事。

  比如破产,还得是大公司破产.

  又或者是那种争议性问题,比如在关键时期拖延工资……

  所以一般记者主动上门都没啥好事。

  黄坤和马志松就经历了他俩商业生涯中的第一次记者主动上门。

  面对着一群“无冕之王”,两人把公关部先推出去挡着,然后在办公室商量起来。

  “是好是坏?”

  “多半是好事,苏航他在采访的时候多次提起我们,想不引起注意都难。”

  “那直接放进来?”

  “也不行,不能让他们乱走,先筛选一批,约一个时间统一开新闻发布会。”

  “OK,那现在怎么办?”

  “直接打发了?”

  “怎么打发?”

  “emmmm,你是老经理了,你上。”

  “不不不,年轻人比我更强。”

  “干脆现在到会议室开个发布会得了。”

  “那发言稿可没准备啊。”

  “我黄坤和苏航别的本事没学到,未雨绸缪还是有一手的。”

  “噢~,黄总够顶,等你毕业我就可以卸任了。”

  “到时候再说吧,太远了。”

  ……

感谢【段皮皮】的打赏

  ——分割线——

  今天抽空去了趟校医院,我发现小感冒可以自己捱过去,但是一旦有炎症,比如呼吸道发炎了,该吃药还得吃药,不要硬抗,不然容易给病毒送经验。

  我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就是咳嗽,幸好没发烧,不然就该暂时隔离了。

  对了,我在武汉。

  秋冬之交,昼夜温差大,注意保暖、增添衣物。

creators' 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