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中国观众理解美国人的“星战情节”,其实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换位思考。有人曾说过《哈利•波特》就是现今这个年代的《星球大战》,如果中国观众能理解为何会对《哈利•波特》那么痴迷,那么多少也能理解别人为何会对《星战》痴迷。
无论《哈利•波特》还是《星球大战》,他们都创造了一个会自我生长的世界。
乔治•卢卡斯在《星球大战:新希望》上映的时候,专门在片头加了一段字幕,告诉观众接下来看到的故事只是一个更加庞大故事背景下的小浪花,《星球大战》叙述的只是银河共和国悠久历史长河中一个短暂的瞬间,他在很多台词里也会加入一些信息,暗示一些电影里没演但在这个世界里发生的事情。
这种“冰山一角”的设定在很多此类“创造一个完整世界”的艺术作品里被广泛运用。比如《魔戒》,在佛罗多•巴金斯遇到魔戒之前,中土世界早已存在了很多很多年,那里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但观众看到的只是佛罗多这一段。
《星球大战》也是这样,银河共和国早已存在,死星也不是刚开始建造,观众所看到的 银幕上展现的一切都只是这个庞大世界的一角和时间长河中的点滴。
这种开放式的设定有一个好处,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打开观众的脑洞,让观众尽情想象、自动脑补冰山在水面之下的部分,大家会被这个虚幻的世界所吸引,不停的探讨、争论、分享,就像真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
《星球大战》的粉丝文化就是这样形成的,它可能也是最早的同人文化聚集地。
自1977《星球大战》上映后,激发了无数人的创作灵感,诞生了许多星战同人小说、漫画、游戏、影视,这些作品反过来又反哺了《星球大战》,源 源不断的为它补充血液,让这个世界不断丰富成长壮大。这是一种创作者与观众的共谋,两者之前不断如此良性循环,最终就像滚雪球一样,让作品的影响力越来越 大。
对全球星战迷来说,《星球大战》远不是几部电影那么简单,它改变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时尚艺术创作、科技研发、对‘原力’喋喋不休的学术讨论……粉丝们以不同方式保持着‘星战’的活力,增加着这个传奇的文化意义。
这也是《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宣传推广最能利用的东西。
进入五月份,随着距离“星球大战日”和《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开机时间越来越近,全球出现了一系列的星战文化宣传活动。
Support your favorite authors and translators in webnovel.com